
为探究铅污染土壤淋溶后对土体稳定性的影响,本文采用室内淋溶试验,设置不同容重不同粒径下铅污染土壤淋溶试验。结果表明,当竖向荷载力P = 800 kPa时,A处理(ρ = 1.0 kg/cm3)相比D处理(ρ = 1.4 kg/cm3)压缩变形量增加2.9%~13.9%,且粒径越大变形量越大。抗剪强度随容重增大而增强,竖向应力达到400 kPa时,D处理(ρ = 1.4 kg/cm3)相比A处理(ρ = 1.0 kg/cm3)抗剪强度增加11.4%~18.6%,内摩擦角值增加1.73˚~3.14˚。但土壤的黏聚力大小与粒径相关,粒径越小,黏聚力越大,D1相比D3的黏聚力增加了10.91 kPa。因此,容重较大、土壤粒径较小的土壤进行重金属铅淋溶后土体较为稳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与此同时,我国也成为了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仅我国耕地土壤的污染指数高达19.4%,其中Cr、Ni、Cu、Hg、Pb、As、多环芳烃等污染物占主要部分[1]。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属除了可以在土壤–植物系统中迁移转化,影响植物的生长及农产品质量安全,还通过影响黄土抗剪性、土体强度影响土体地基强度,引发一系列工程问题[2]。
铅(Pb)是最严重的重金属污染元素之一,易造成人类生殖障碍[3]。过量的铅会损伤肠胃健康、毒害肾脏,损害神经,导致高血压、铅性贫血,影响人的智力发育,降低人体免疫力[4]。2009 至2011 年, 我国已经发生了30 多起重特大重金属污染事件[5],血铅超标事件11 起,涉及河南、江西、陕西、湖南、云南、广东、浙江、安徽等8 个省份,仅2009 年就有4035 人血铅超标[6]。过去50 年间排放到全球环境的Pb 已达7.83 × 105 吨[7]。
2012 年调查发现广州市场上销售的蔬菜、水果铅超标达正常的5 倍多[8]。<

最低0.47元/天 解锁文章

1402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