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区域的dem数据(需要是投影坐标系)做填洼处理(环境中并行处理中设置为0)并基于dem数据计算坡度(注意这个不是不是坡度因子)
2.基于填洼数据做流向分析
3.计算水流长度(方向是U)
4.栅格计算器计算水平投影长度投用:
"水流长度"*Cos("坡度数据"*3.1415926/180)
5.可变的坡度指数,栅格计算器中的con函数
con(坡度<0.57,0.2,con(坡度<2.56,0.4,0.5))
6.坡长因子,栅格计算器
Power("水平投影长度"/22.13,"可变坡度指数")
7.坡度因子计算:
Con("坡度数据" < 5,10.8 * Sin("坡度数据" * 3.1415926 / 180) + 0.03,Con("坡度数据" <= 10,16.8 * Sin("坡度数据" * 3.1415926 / 180)-0.5,21.91 * Sin("坡度数据" * 3.1415926 / 180) - 0.96))
8.两者相乘得到LS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