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是谁发出的?

1987年9月20日,中国通过北京的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与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计算机中心联结,成功发送了第一封电子邮件。这标志着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此次里程碑式的事件由德国教授维纳·措恩发起,他同时也被誉为“德国互联网之父”。此举不仅促进了中德之间的科技交流,还为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9月19日 “跨越长城,我们可以到达世界的任何角落。”这是1987年9月20日从北京向海外发出的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这也预示着,互联网时代悄然叩响了中国的大门。

  20年前发出这封邮件的是德国的维纳。措恩教授。他当时在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计算机中心任教。措恩教授18日在接受新华网记者采访时回忆了当时的情形。

  1987年9月,措恩教授在北京出席一个科技研讨会。经过一番调试后,他将北京的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和卡尔斯鲁厄大学计算机中心实现了计算机联结。9月20日,他起草了这封电子邮件,并与中国的王运丰教授一起署名后发出,成功地传到卡尔斯鲁厄大学的一台计算机上。

  帮助中国跨入互联网门槛的措恩教授回忆说:“第一个回信的是一名美国计算机教授,后来,回信的人渐渐多了起来。”

  措恩教授被称为“德国互联网之父”。1984年8月2日,经过他的努力,德国首次接入国际互联网,他本人也发出了德国第一封电子邮件。为此,措恩教授于2006年获得德国总统亲自颁发的联邦十字勋章。

  措恩教授回忆说,最初想实现德中两国间计算机互联只是出于一个很单纯的想法:为了方便与中国同行的沟通与交流。措恩教授说,当时,从德国寄信到中国至少要8天时间,而电话、电报极其昂贵。

  在帮助中国成功接入国际互联网后,措恩教授继续为中国的互联网添砖加瓦。1990年11月28日,经中国方面授权,措恩教授为中国注册了。cn国际域名,并把域名服务器架设在卡尔斯鲁厄大学计算机系统。这个域名服务器直到1994年才移交给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

  措恩教授帮助中国首次接入到国际互联网并发出中国第一封跨国电子邮件时,并未意识到其划时代意义。他说:“当时我知道这是件大事,但从未想到互联网能发展到今天这种状态。”

  20年弹指一挥间,接发电子邮件早已成为老百姓最普遍的通讯手段之一。如今,中国网民总人数超过1.62亿,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企业邮箱也已经越来越普及,互联网已经成为诸多中国人工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互联网技术及应用方兴未艾。

  20年过去了,和措恩教授一起敲开中国互联网大门的王运丰教授已于10年前辞世,措恩教授本人也已64岁,到了快退休的年纪。不过,让措恩教授感到欣慰的是,中国人民没有忘记他。措恩说,他经常接到中国方面的邀请,到中国访问,与中国科技界进行交流。

  9月18日,数十位中外学者在德国波斯坦大学集会,纪念中国接入国际互联网20周年。胡启恒院士代表中国互联网业界向措恩教授赠送了一块水晶玻璃“功德牌”,上面刻着:“衷心感谢您为中国互联网早期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