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在社交媒体平台还是各类工作学习资料,大大小小的图像和文件水印是我们习以为常的附赠产物,在图像上叠加可见水印为解决版权问题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手段,它被用于在互联网共享时标识和保护图像版权。
随着AIGC内容快速且大批量的产生,可见水印同样在其从传播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而基于技术发展相辅相成的规律,自水印出现之后,水印去除技术也进入图像处理领域研究者的视野,以对抗性的方式加强可见水印的鲁棒性。直至现在,研究如何有效移除水印为发明更强大的图像水印技术提供了线索,近年来已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研究兴趣。
水印去除技术发展
技术沿革
从早期图像处理技术到深度学习时代,图像去水印技术的发展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早期方法:基于像素操作的去水印
手动替换与填补法:早期的去水印技术多基于图像编辑工具,例如Photoshop,通过人工操作或半自动的方式替换、填补水印所在区域。这些方法通常依赖于用户对图像进行精细处理,但效果不佳,且易产生视觉上的瑕疵。
邻域均值滤波:通过使用滤波器以像素的邻域均值进行替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抹除水印、平滑图像,但易造成图像模糊化和细节丢失。
2. 基于频域的去水印方法
傅里叶变换与小波变换:这些方法通过将图像从空间域转换到频域,对水印进行分离和去除。由于水印通常是频域中的高频成分,这类方法可以通过抑制高频成分来实现去水印效果。然而,这类方法对水印的形状、位置和大小敏感,去除效果较为有限。
SVD(奇异值分解):基于SVD的去水印技术通过分解图像矩阵,尝试在保持图像主要信息的同时去除水印部分。此类方法对于噪声抗性较好,但处理复杂图像时会遇到一定挑战。
3. 基于图像修复的去水印方法
图像修复技术(Inpainting):此阶段的发展引入了图像修复技术,利用图像的邻域信息填补被水印遮盖的区域。常用的算法包括基于偏微分方程(PDE)的方法和纹理合成方法。这类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被水印遮挡的背景区域,但在处理复杂图像或透明水印时效果有限。
4. 基于模型的方法
模型去水印技术:使用模型分析图像中的纹理和结构,并尝试重建原始图像。
5. 机器学习的方法
早期学习技术:机器学习技术催生了早期的基于学习的方法,这些方法通过训练数据集来学习水印的特征,并尝试识别和去除图像水印,例如使用支持向量机(SVM)进行图像分类。
6. 深度学习时代的去水印技术
卷积神经网络(CNN)与生成对抗网络(GAN):随着深度学习的发展,基于CNN和GAN的去水印技术逐渐成为主流。CNN可以学习图像中水印的特征,并将其从背景中分离;GAN则通过生成模型与判别模型的对抗训练,能够更好地去除复杂水印并恢复图像细节。
多任务学习:一些研究开始探索将去水印任务与其他图像处理任务结合,如图像去噪、超分辨率等,通过共享网络权重来提高去水印效果。
技术背景
水印去除的目标是基于带水印的图像重建背景图像,这是一个开放且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水印能够以不同的大小、形状、颜色和透明度叠加在背景图像的任何位置。此外,水印通常包含复杂的图案,如扭曲的符号、细线、阴影效果等,导致水印去除任务变得极其困难。下图展示了一个水印、无水印图像和带水印图像的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