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操作系统的概念、功能和目标
1.1.1 操作系统的功能和目标–系统资源的管理者
进程是一个程序的执行过程。执行前需要将该程序放到内存中,才能被CPU处理。
1.1.2 用户和计算机硬件之间的接口
联机命令接口=交互式命令接口
脱机命令接口=批处理命令接口
1.1.3 作为最接近硬件的层次
1.1.4小结
1.2 操作系统的特征
1.2.1 并发
1.2.2 共享
并发与共享的关系
并发和共享互为存在条件
1.2.3 虚拟
1.2.4 异步
1.2.5 小结
理解并发与并行的区别;
并发和共享互为存在条件
没有并发和共享,就谈不上虚拟和异步,因此并发和共享是操作系统的两个最基本的特征
1.3 操作系统的发展与分类
1.4 操作系统的运行机制与体系结构
什么是指令?
“指令”就是处理器(CPU)能识别、执行的最基本命令。
小结:
1.5 中断和异常
本质:发生中断就意味着需要操作系统介入,开展管理工作。
小结:
1.6 系统调用
1.6.1 什么是系统调用?
为什么要提供系统调用功能?
操作系统提供系统调用功能,用户进程想要使用公共资源,只能通过系统调用向操作系统发出请求。操作系统会对各个请求进行协调管理。
1.6.2 系统调用与库函数的区别
上图中 int x中x是系统调用号。此处int为interrupt。
小结
2.1 进程的定义、组成、组织方式、特征
2.1.1 进程的定义
引入多道程序技术后,为了方便操作系统管理,完成各程序并发执行,引入了进程、进程实体的概念。
2.1.2 进程的组成
2.1.3 进程的组织方式
2.1.4 进程的特征
小结:
2.2 进程的状态与转换
2.2.1 进程的状态
2.2.2 进程状态的转换
小结:
2.3 进程控制
什么是进程控制?
如何实现进程控制?
用原语实现进程控制。原语的特点是执行期间不允许中断,只能一气呵成。这种不可被中断的操作即原子操作。
2.4 进程通信
什么是进程通信?
进程通信的三种方式:
2.4.1 共享存储
2.4.2 管道通信
2.4.3 进程传递
小结:
2.5 线程概念和多线程模型
引入线程,增加并发度
传统的进程是程序执行流的最小单位。
引入线程后,线程成为了程序执行流的最小单位。
线程是处理机调度的单位,进程是资源分配的单位
引入线程机制后的变化
线程的属性
线程的实现方式
用户级线程
内核级线程
多线程模型
多对一模型
一对一模型
多对多模型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