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太网
以太网:当今现有局域网采用的最通用的通信协议标准。 以太网络使用CSMA/CD(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及冲突检测)技术,并以10M/S的速率运行在多种类型的电缆上。
以太网不是一种具体的网络,而是一种技术规范。
规定了物理上的实现,即线路层构成,固定的吞吐量:标准以太网,以太网可以使用粗同轴电缆、细同轴电缆、非屏蔽双绞线、屏蔽双绞线和光纤等多种传输介质进行连接。
二、 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最主要的内容就是体系结构,在发展过程中,慢慢演变了几个主要的体系结构,也叫做分层结构
分层的原则:功能相对独立、层与层边界的接口信息流小、功能简单、网络运行效率小等。
OSI/RM体系结构分为七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TCP/IP体系结构则分为四层: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
这两种体系结构在实际应用中都各有千秋,为了各自弥补不足,一般网络上采用的是结合这两种的五层体系结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
七层体系结构图示:
七层体系结构解释图示:
互联网传输协议:
因特网传输层协议
这里只讨论UDP和TCP协议。
UDP是不可靠的无连接传输层协议,由于在应用中简单高效而被使用,在那些应用中差错控制由应用层进程提供。
TCP是可靠的面向连接协议。
当然也有其他协议,如SCTP。
UDP:用户数据报协议
UDP只负责提供进程到进程之间的通信,此外没有给IP服务增加任何东西。(如QQ消息、直播,UDP协议)
UDP的分组称为用户数据报,有8字节的固定头部,由4个字段组成,每个字段2字节。
头两个字段定义了源和目的端口号,第三个字段定义了用户数据报的总长,即头部加数据的长度。16位可以定义的总长度范围是0到65535。UDP适用于这样的应用:他要求简单的请求-响应通信,而无需考虑流量控制和差错控制。对于需要传送成块数据的进程(如FTP),则通常不适用UDP。
TCP:传输控制协议
TCP显式定义了连接建立、数据传输以及连接拆除阶段来提供面向连接服务。
TCP提供的服务:
- 流传递服务
与UDP不同,TCP是面向流的协议。TCP建立一种环境,在其中,两个进程好像由一个假想的“管道”连接。 - 发送和接收缓冲区
发送和接收的速度可能不同,所以TCP需要用于存储的缓冲区。实现缓冲区的一种方法是使用以一字节为存储单元的循环数组。 - 全双工通信
TCP提供全双工通信,每个方向TCP都有发送和接收缓冲区,它们能在双向发送和接收段。 - TCP连接
TCP使用IP服务向接收方传递独立的段,但它控制连接本身。如果一个段丢失了或损坏了,则重新发送它。与TCP不同,IP不知道这个重新发送的过程。
TCP需要3个过程:连接建立、数据传输和连接终止。 - 建立连接(三次握手)
假设客户端进程想要和服务器进程建立连接,首先,服务器告诉它的TCP,他已准备好接收一个连接。这就称为被动打开。
客户程序发出请求进行主动打开,于是正式开始三次握手。
IP
IP是英文Internet Protocol的缩写,意思是“网络之间互连的协议”,也就是为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进行通信而设计的协议。
IP地址被用来给Internet上的电脑一个编号。大家日常见到的情况是每台联网的PC上都需要有IP地址,才能正常通信。我们可以把“个人电脑”比作“一台电话”,那么“IP地址”就相当于“电话号码”,而Internet中的路由器,就相当于电信局的“程控式交换机”。
IP组成
IP地址是一个32位的二进制数,通常被分割为4个“8位二进制数”(也就是4个字节)。IP地址通常用“点分十进制”表示成(a.b.c.d)的形式,其中,a,b,c,d都是0~255之间的十进制整数。例:点分十进IP地址(100.4.5.6),实际上是32位二进制数(01100100.00000100.00000101.00000110)。
IP地址是每段8位,2的8次方是256,用0-255来表示,所以最大是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