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备(DR),在信息化的IT系统中,指的是容灾与备份结合,利用IT技术对企业数据、业务高可用进行保护,确保系统遭受灾难时数据安全、业务快速恢复。其作为“网络安全的最后一公里”,是网络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网络与系统基础设施持续有效运行的基本保障。
对于各行各业而言,数据是最核心、最重要的财富。但是火灾、地震、黑客攻击、人为失误等时刻威胁数据和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
一、灾备关键技术指标
进行灾备解决方案设计时,需关注灾备的两个关键技术指标:
1、RTO:Recovery Time Objective,恢复时间目标。
指灾难发生后,从IT系统宕机导致业务停顿之刻开始,到IT系统恢复至可以支持各部门运作,业务恢复运营之时,此两点之间的时间段称为RTO。RTO是反映业务恢复及时性的指标,体现了企业能容忍的IT系统最长恢复时间。
2、RPO:Recovery Point Objective,恢复点目标。
指灾难发生后,容灾系统进行数据恢复,恢复得来的数据所对应的时间点称为RPO。RPO是反映数据丢失量的指标,体现了企业能容忍的最大数据 丢失量的指标。RPO值越小,代表企业数据丢失越少,企业损失越小。
二、传统的灾备方式已经不适应云时代
传统灾备一般适用于传统IT架构,但是随着IT架构从传统IOE逐渐演进到多云混合架构,业务种类和数量呈现爆炸性增长,传统灾备的对等模式就很难适应这种多云混合场景。
- 成本高。传统灾备往往需要同等资源、同等架构(比如说相同的硬件设备、性能、网络环境)等。
- 机动性差。传统灾备很难做到随业务变化而进行灾备资源的弹性伸缩(增加资源或释放资源),而云最大的优势就是弹性,按需付费。
- 恢复慢。特别是在混合云环境下,无论是业务接管还是演练,很难做到简单易行快速恢复或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