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本征VLAN(pvid与native vlan)
-
pvid与native vlan是思科与华为交换机中的概念,虽然说法有不同,但是其本质上还是缺省vlan
-
缺省vlan默认为1,各个端口都有一个缺省的vlan,该值支持修改
-
-
本征VLAN
-
首先在交换机中trunk的接口我们一般称之为干道接口(思科里称为中继接口),干道接口是允许所有带VLAN的标签(tag)的帧通过,即permit any all(默认即是允许所有),如果遇到没有打标签的流量,交换机也会将其打上vlan1的tag
但是有时候这些流量我们并不想它以vlan1的身份进行传输,所以我们可以配置本征vlan,使得这个流量以其他VLAN身份进行传输!
-
pvid主要作用是为了解决无法打vlan标签的设备与能打vlan标签的设备进行通信而存在。其次:设备管理通信作用。
-
-
补充
-
trunk是可以放通其他vlan标签通过的,且trunk是可以不配置pvid的
pc=无法打标签,交换机=可以打标签。
我们在给交换机接口配置vlan的时候,其实本质上是在把默认的管理vlan 1替换成自己自定义的那个vlan。有时候不显示,不代表接口没有vlan,默认都是有vlan的(只有1 是不显示的)
-
-
实验
两个pc接入同一个二层交换,其中交换机默认是带pvid 1的,这个时候用pc1去ping pc2,然后再交换机0/0/2口进行抓包,然后就能看到数据通过的
这里可以看到没有pvid的相关信息,因为数据没有通过trunk所以没有运用到pvid技术
-
然后我们做一个实验来看一下pvid的实际应用
-
创建两个交换机和若干个PC(如上图)
-
为交换机配置VLAN(VLAN10)
-
SW1和SW2之间的连接端口配置为Trunk模式,并且允许相应的VLAN通过
-
将PC连接到交换机的Access端口,并为每个PC配置相应的VLAN(VLAN10)
SW1配置
system-view
# 创建VLAN 10
vlan 10
# 配置Eth0/0/1为Access端口,并加入VLAN 10,设置PVID为10
interface e0/0/1
port link-type access
port default vlan 10 # 这会自动设置PVID为10
# 配置Gig0/0/1为Trunk端口,允许VLAN 10通过
interface g0/0/1
port link-type trunk
port trunk allow-pass vlan 10
# 保存配置(可选可不选,但推荐)
save
SW2配置
system-view
# 创建VLAN 10
vlan 10
# 配置Eth0/0/1为Access端口,并加入VLAN 10,设置PVID为10
interface e0/0/1
port link-type access
port default vlan 10 # 这会自动设置PVID为10
# 配置Gig0/0/1为Trunk端口,允许VLAN 10通过
interface g0/0/1
port link-type trunk
port trunk allow-pass vlan 10
# 保存配置(可选可不选,但推荐)
save
然后使用PC1去ping到PC4 然后使用wireshark在Trunk线路上抓包
- 右击交换机 选择数据抓包,然后选择Trunk线路端口(G0/0/1)
- 查看ICMP包的内容
仔细观察可以发现相比较于上一个图片,这个数据包多了一个802.1Q的协议簇这是因为VLAN属于802.1Q协议簇。ID:10 表示VLAN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