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搞懂两个核心问题:
- “启动模型” :就像打开一个复杂的软件,让模型能在你电脑上 “说话”“回答问题”。
- “微调训练” :就像给模型 “补课”—— 用你自己的资料(比如特定领域的问答、公司内部知识)让它更擅长某类任务(比如只回答医学问题、只懂法律条文)。
一、准备工作:你需要这些 “装备”
在开始之前,得先确认你的电脑能不能跑起来这个模型(这模型很大,普通电脑可能扛不住)。
1. 硬件要求(重点!)
- 显卡:必须是 NVIDIA 的高端显卡(比如 H800、A100 这种,普通游戏本的显卡基本不行)。原因是这模型太大了(相当于几十亿本书的知识),需要显卡有超大的 “记忆”(显存)和超快的计算能力。
- 电脑系统:只能用 Linux 系统(比如 Ubuntu),Windows 或 Mac 系统暂时不支持(很多工具只认 Linux)。
2. 软件准备
- 装个 Python 3.10(一种编程语言,模型运行靠它)。
- 装个 “命令行工具”(就像电脑的 “记事本”,但能输入命令控制电脑),Linux 系统自带,直接用就行。
二、把代码和模型 “搬” 到自己电脑上
就像你想玩一个游戏,得先把游戏安装包下载到电脑里。
1. 复制代码(克隆仓库)
打开命令行,输入下面的命令(一行一行输,输完按回车):
# 这行是把网上的代码复制到你电脑里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deepseek-ai/DeepSeek-V3.git
# 这行是进入复制好的代码文件夹(就像打开电脑里的一个文件夹)
cd DeepSeek-V3
2. 下载模型 “知识库”(模型权重)
模型能回答问题,靠的是它 “学过的知识”,这些知识存在 “模型权重” 文件里(很大,总大小差不多 700GB)。
有两种方式下载:
- 简单方式:先装个工具,再直接下载(命令行里输):
# 装下载工具
pip install huggingface-hub
# 下载模型(把后面的“/path/to/...”换成你想存的文件夹,比如“/home/我的模型”)
huggingface-cli download deepseek-ai/DeepSeek-V3 --local-dir /path/to/我的模型
- 备用方式:如果上面的命令卡壳,直接去 这个网站 手动下载(需要注册个账号,就像下载大文件一样)。
三、启动模型:让它在你电脑上 “跑起来”
这里教你最简单的方法 —— 用官方自带的 “演示工具” 启动,能快速让模型回答问题。
1. 安装 “辅助工具”(让模型能运行的依赖)
就像玩游戏需要先装 “运行库”,模型也需要一些工具支持。在命令行里输:
# 进入模型的“推理文件夹”(专门负责让模型回答问题的代码在这里)
cd inference
# 安装需要的工具(会自动下载一堆文件,等几分钟)
pip install -r requirements.txt
2. 转换模型格式(让模型 “认得出” 你的电脑)
下载的模型文件格式比较特殊,需要转成演示工具能直接用的格式。命令行里输:
python convert.py \
--hf-ckpt-path /path/to/我的模型 \ # 这里填你刚才下载模型的文件夹路径
--save-path /path/to/转换后模型 \ # 这里填转换后想存的文件夹(自己随便起)
--n-experts 256 \ # 不用改,模型固定参数
--model-parallel 16 # 如果你有16块显卡就填16,不够就填你有的数量(最少8块)
等它跑完(可能要几十分钟,看电脑速度),就得到了 “能用的模型”。
3. 启动模型,开始聊天!
最后一步:让模型跑起来,和你对话。命令行里输:
# 让多块显卡一起工作(node-rank填0,master-addr填你电脑的IP,不知道就填127.0.0.1)
torchrun --nnodes 1 --nproc-per-node 8 \
--node-rank 0 --master-addr 127.0.0.1 \
generate.py \
--ckpt-path /path/to/转换后模型 \ # 填刚才转换后的模型文件夹
--config configs/config_671B.json \ # 不用改,模型配置文件
--interactive \ # 这个参数是“开启聊天模式”
--temperature 0.7 \ # 模型回答的“灵活度”(0-1之间,越高越随机)
--max-new-tokens 200 # 模型一次最多说200个字
等启动完成(可能要几分钟),命令行会出现输入框,你就可以打字问它问题了(比如 “你好”),它会自动回答。
四、微调训练:给模型 “补课”
如果你想让模型更懂某类知识(比如只回答电商问题),就需要 “微调”。
1. 准备 “补课资料”(数据集)
就像给学生补课需要教材,你得准备一批 “问题 - 答案” 对,比如:
{
"问题": "电商里的“7天无理由退货”是什么意思?",
"答案": "指买家收到商品后7天内,不影响二次销售的情况下可以无理由退货。"
}
把这些内容存成一个 json 文件(比如叫 “电商知识.json”),放一个文件夹里。
2. 用工具开始 “补课”
这里用最常用的工具(Hugging Face 的训练工具),步骤很简单:
(1)先把模型 “调出来”
在代码里写一段简单的程序(可以用记事本写,存成 train.py):
# 加载模型(就像把学生叫到教室)
from transformers import AutoModelForCausalLM, AutoTokenizer
model = AutoModelForCausalLM.from_pretrained(
"/path/to/转换后模型", # 转换后的模型路径
device_map="auto" # 自动让显卡工作
)
tokenizer = AutoTokenizer.from_pretrained("/path/to/转换后模型") # 加载“翻译器”(把文字转成模型能懂的格式)
(2)把你的资料 “喂” 给模型
继续在程序里加代码,处理你的 “补课资料”:
# 加载你的数据集(就像把教材递给学生)
from datasets import load_dataset
dataset = load_dataset("json", data_files="/path/to/电商知识.json")["train"]
# 整理资料格式(让模型能看懂)
def format_data(sample):
return {"text": f"问题:{sample['问题']}\n答案:{sample['答案']}"}
dataset = dataset.map(format_data) # 把资料转成模型能读的格式
(3)设置 “补课计划”(训练参数)
就像安排每天学多久、学几遍:
from transformers import TrainingArguments, Trainer
training_args = TrainingArguments(
output_dir="./补课后的模型", # 补完课的模型存在这里
per_device_train_batch_size=4, # 每次学4个问题(根据显卡内存调,别太大)
gradient_accumulation_steps=8, # 每学8次算一次“作业”
learning_rate=2e-5, # 学习速度(别改,新手用这个值刚好)
num_train_epochs=3, # 学3遍(资料少就多学几遍,资料多就少学)
fp16=True # 用高效模式计算(省时间)
)
(4)开始 “补课”
最后运行程序,让模型学习你的资料:
# 启动训练(就像按下“开始补课”按钮)
trainer = Trainer(
model=model,
args=training_args,
train_dataset=dataset,
tokenizer=tokenizer
)
trainer.train() # 开始学习,等它跑完(可能几小时到几天,看资料多少)
3. 检查 “补课效果”
训练完后,会在 “补课后的模型” 文件夹里生成新的模型,用前面 “启动模型” 的方法启动它,问几个你资料里的问题,看它是不是回答得更准了 —— 如果准了,就说明 “补课成功”!
最后提醒:
这模型很大,普通电脑跑不动,最好用服务器(比如阿里云、腾讯云的高端 GPU 服务器)。
微调时资料越多、质量越高,模型学得越好(就像好学生需要好教材)。
遇到报错别慌,大多是 “路径填错了”“显卡不够用”,仔细检查步骤里的文件夹路径就行。
跟着步骤一步步来,就算是新手也能慢慢搞定~
2824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