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PFC电路原理概述
PFC全称“Power Factor Correction”(功率因数校正),PFC电路即能对功率因数进行校正,或者说是能提高功率因数的电路。是开关电源中很常见的电路。功率因数是用来描述电力系统中有功功率(实际使用的功率)与视在功率(包括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比例。提高功率因数可以减少电能损耗,提高系统的效率。
1.PFC电路的基本概念
1.1.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
- 有功功率(P):也称为实际功率,是电路中真正被用来做功的电能。单位是瓦特(W)。
- 无功功率(Q):是电路中用于建立电场或磁场的功率,它并不直接做功,而是在电感和电容元件中来回交换。单位是乏(VAR,Volt-Ampere Reactive)。它本身是不会消耗能量的,但影响系统的效率。(电感和电容储存了多少能量,就会释放出多少能量,有一部分能量在电感电容中循环(相当于不断充放电)。这部分能量由于没有被消耗掉,所以就可以理解为没有对外做功,这部分能量的功率我们就称之为无功功率。)
- 视在功率(S):是电路中总的输入功率,包括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单位是伏安(VA)。
1.2.功率因数:
- 功率因数(PF) = 有功功率/ 视在功率。其中,ϕ是电压和电流之间的相位角。功率因数的值介于0到1之间,值越高,表示电能使用效率越高(相位角越小,功率因数也越好,相位角为0的时候,PF就为1)。
-
- 功率因数校正(PFC)的一个主要目标是使电流波形与电压波形一致,尽量使两者在相位上对齐。
- 理想的功率因数为1,表示所有的电力都被有效利用。
- 对于纯阻性负载来说,功率
,但是对于非纯阻性负载来说,电路中是带有感性负载或者容性负载,P不等于U✖I,U✖I的结果是S视在功率。
1.3.视在功率、有功功率、无功功率三者关系(电流为正弦波):
- Φ就是功率因数角,电压和电流之间的相位角,而且也是负载的阻抗角。
- 当负载为纯阻性负载,输出电压、电流的相位相同。
- 当负载为纯容性负载,电流相位超前电压90°,此时的功率因数为0,无功功率等于视在功率。
- 当负载为纯感性负载,电流相位滞后电压90°,此时的功率因数为0,无功功率等于视在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