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原生架构(一)原理概览

本文介绍了云原生架构的发展历程,重点解析服务网格的概念和原理,特别是Istio的愿景与架构。服务网格通过边车代理实现服务间的通信管理,而Istio作为领先的服务网格,旨在简化流量管理、安全和可观测性。Istio的架构包含数据平面的Envoy代理和控制平面的Istiod,提供服务发现、配置管理等功能。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系列目录

云原生架构(一)原理概览

云原生架构(二)环境搭建

云原生架构(三)简单样例

云原生架构(四)源码详解

云原生架构(五)总结提高

一、行业现状

简单来说,服务端架构发展经历了4个主要历程:单体架构、SOA架构、微服务架构、云原生架构(服务端架构演进史)。2017年Kubernetes一统虚拟化和容器化技术后,基于 Kubernetes 之上构筑的服务网格(Service Mesh)开始火起来。

服务网格,通过中间人流量劫持的方式,以介乎于应用和基础设施之间的边车代理(Sidecar)来做到既让用户代码可以专注业务需求,不必关注分布式的技术,又能实现几乎不亚于Spring Cloud 的那种通过代码来解决分布式问题的可配置、安全和可观测性。目前服务网格代表作有很多,不列举(背后有极其惨烈的利益斗争,来自云计算大厂的血拼),其中Istio(Google、IBM 和 Lyft 公司联手打造)较为出彩。本系列就从Istio入手,剖析云原生架构。目的就一个:体验一把云原生架构,后续如果真要做云原生架构,也好有个准备。

二、原理概览

2.1 服务网格

2.1.1 概念

2016 年,原 Twitter 基础设施工程师 William Morgan 和 Oliver Gould 在 GitHub 上发布了第一代的服务网格产品 Linkerd,并在很短的时间内围绕着 Linkerd 组建了 Buoyant 公司,担任 CEO 的 William Morgan 发表的文章《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