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AI来势汹汹,大家都在讨论自己的工作会不会被取代。
我学会计的同学拍案而起:不会的,AI不能坐牢。
我搞土木的朋友也笑了,问:你说的这个AI,他能喝酒吗?
但我周围大多是像我这样学生化环材的祖国花朵,在坑里茂盛的生长,我们也陷入了沉思🤔️,应该不会吧,作为天坑研究生,起得比鸡早,睡的比狗晚,每个月领数百元巨额补贴,便宜又好用,谁能卷得过我们呢?
况且ChatGPT训练一次要花几百上千万美刀,每天光运行的电费就几十万,而我们这种生化环材科研狗,两碗米饭就能一整天过柱子、烧锅炉、配试剂、养老鼠,这能比吗?
然而,事情出现了转机,最近百度在nature发一篇论文引起了我的关注。
什么?AI设计新冠疫苗有重大突破?能加强疫苗128倍?
仔细阅读后,过柱子的手,微微颤抖。百度是将语音转文字领域常用的 “ 动态规划算法 ” ,用在 mRNA 的研究过程中提高计算效率,结果就是,好的计算工具—— AI ,加上高效的计算方法——动态规划算法,双管齐下之后,计算新冠疫苗最优 mRNA 序列的时间从无穷大直接缩短到最少 11 分钟。
还有更多的案例,蛋白质研究领域有Alphafold等模型,材料学领域有Materials Project……总的来讲,药物合成/量子多体/材料设计/物理仿真/方程式探索/方程求解等等等等,几乎都能见到AI的身影,且很多工作都被被渗透甚至替代。
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呢?学材料的同学经常自诩材料设计的过程为炒菜,他们是大厨。而AI的发展,就像诞生了一个炒菜机,我们是会成为那个享受菜品的人,还是沦落到只能切菜?
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