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 7:将多态基类的析构函数声明为虚函数

本文探讨了虚析构函数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多态基类中的应用,避免内存泄漏。同时,介绍了虚函数表指针(vptr)的概念及对对象大小的影响,并讨论了字节对齐原则。

虚析构函数

Item 7: Declare destructors virtual in polymorphic base classes

析构函数声明为虚函数恐怕是面试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目的在于以基类指针调用析构函数时能够正确地析构子类部分的内存。 否则子类部分的内存将会泄漏,正确的用法如下:

// 基类
class TimeKeeper{
public:
    virtual ~TimeKeeper();
    ...
};
TimeKeeper *ptk = getTimeKeeper():  // 可能返回任何一种子类
...
delete ptk;

值得一提的是虚函数表指针的内存占用问题,我们知道所有存在虚方法的对象中都会存有一个虚函数表指针vptr, 用来在运行时定位虚函数。同时,每个存在虚方法的类也会对应一个虚函数列表的指针vtbl。 函数调用时会在vtbl指向的虚函数表中寻找vptr指向的那个函数。

为了准确地描述vptr的大小,先来了解一下对象的sizeof计算方式,以及字节对齐问题:

编译器:gcc version 5.1.0,目标平台:x86_64-apple-darwin14.3.0

空对象大小为1

没有任何成员的对象也需要有地址,否则怎么定位它呢?所以编译器会给它一字节的大小:

class C0{};     
sizeof(C0);     // 1

class C1{
    char i;     
};
sizeof(C1);     // 1

只有一个char成员的对象大小也是1

字节对齐

说道对象大小,来总结一下字节对齐的问题吧,也是笔试面试的常见题型。字节对齐有三个准则:

  1. 结构体变量的首地址能够被其最宽基本类型成员的大小所整除;
  2. 结构体每个成员相对于结构体首地址的偏移量都是成员大小的整数倍,如有需要编译器会在成员之间加上填充字节;
  3. 结构体的总大小为结构体最宽基本类型成员大小的整数倍,如有需要编译器会在最末一个成员之后加上填充字节。
    例如:
class C2{
    char i, j;     
};
sizeof(C2);     // 2

class C3{
    char i, j;
    int k;
};
sizeof(C3);     // 8

因为int大小是4,两个char大小是2,故总的大小以4为基对齐,大小为4*2 = 8。 另外可以通过编译指令#pragma pack(N)指定N字节对齐,此时每个数据项将会按照min(N, sizeof(TYPE))进行对齐。 例如:

#pragma pack (2) /*指定按2字节对齐*/
struct C
{
  char b;
  int a;
  short c;
};
#pragma pack ()   /*取消指定对齐,恢复缺省对齐*/

上述例子来自: http://www.linuxsong.org/2010/09/c-byte-alignment/

虚函数表指针

class C4{
    char i;
    virtual void func();
};
sizeof(C4);     // 16

因为我的Target是64位平台,故vptr的大小为8,char大小为1,故总的大小以8为基对齐,大小为8*2 = 16。 虚函数指针不仅使得对象更加占用内存空间,同时会造成可移植性问题。 问题很明显:一个包含vptr的C++对象传递给Fortran时,由于Fortran中没有vptr的概念, 因此需要重新计算对象大小,然而vptr的大小是平台相关的。。。

封闭类

包含对象成员的类称为封闭类,封闭类以对象成员中最大的基本数据类型的长度进行字节对齐。例如:

class C5{
    C4 c4;
    char i;
};
sizeof(C5);     // 24

C4和C5中最大的基本数据类型是void*(vptr的类型),其大小为8,故以8为基对齐的结果是8*3 = 24。

转载地址:http://harttle.land/2015/07/24/effective-cpp-7.html
感谢作者 Harttle

<think>好的,我现在需要帮助用户理解为什么基类析构函数必须声明虚函数,以及它在多态内存管理中的作用。用户已经提供了一些引用内容,我需要结合这些引用来组织一个清晰且详细的回答。 首先,我要回忆一下用户之前的问题我的回答。用户之前询问了虚函数表的位置、多态的底层逻辑,以及模板的使用。现在他们聚焦在析构函数虚函数声明上,特别是基类的情况。根据引用,用户提供的资料提到了几个关键点: 1. 虚析构函数确保通过基类指针删除派生对象时,正确调用派生析构函数,避免资源泄漏。 2. 构造函数不能是虚函数,而析构函数可以且应该声明虚函数。 3. 纯虚析构函数需要有定义,否则可能导致运行时错误。 接下来,我需要将这些点整合成一个逻辑连贯的回答。首先,解释为什么基类析构函数需要是虚函数。这里的关键是多态中的对象销毁问题。当使用基类指针指向派生对象时,如果基类析构函数不是虚的,那么删除该指针只会调用基类析构函数,而不会调用派生的,导致派生分配的资源未被释放,引发内存泄漏。 然后,需要说明内存泄漏的具体例子。比如,基类可能有动态分配的资源,如果析构函数不是虚的,派生中的资源不会被正确清理。这里可以举一个具体的代码示例,对比虚析构非虚析构的不同行为。 接着,讨论纯虚析构函数的情况。根据引用[3],纯虚析构函数必须要有定义,否则会导致链接错误或运行时崩溃。这是因为即使析构函数是纯虚的,派生析构时仍需要调用基类析构函数,所以必须提供实现。 然后,引用[4]提到构造函数不能是虚函数,因为对象构造的顺序是从基类到派生虚函数机制在对象构造期间尚未建立。这可以作为一个对比点,帮助用户理解析构函数构造函数虚函数机制中的不同。 最后,总结基类析构函数声明为虚的重要性,强调其在多态中的必要性,以及如何正确使用虚析构函数来确保资源安全释放。同时,可以提到一些设计原则,比如如果一个被设计为基类(尤其是多态基类),其析构函数必须为虚函数,即使它没有其他虚函数。 在组织回答时,需要确保结构清晰,分点说明,每个部分都结合引用中的信息,并给出代码示例对比,帮助用户直观理解。同时,要注意使用用户提到的引用编号,如[^1]、[^3]等,以增强回答的可信度。 可能还需要考虑用户的知识水平,避免过于技术化的术语,或者适当解释术语,比如虚函数表、多态、内存泄漏等,确保用户能够理解。此外,用户可能对纯虚析构函数的实现感到困惑,需要详细说明为什么纯虚析构函数需要定义,而其他纯虚函数不需要。 最后,检查是否有遗漏的关键点,比如多重继承下的析构函数处理,但根据用户的问题引用内容,这可能不是当前的重点,可以暂时不涉及,保持回答的针对性。</think>### 基类析构函数必须声明虚函数的原因及重要性 #### 一、核心问题:多态对象销毁时的资源泄漏 当通过**基类指针**删除**派生对象**时,若基类析构函数非虚,会导致**仅调用基类析构函数**,而**派生析构函数不会执行**,进而引发资源泄漏。这是多态内存管理的核心陷阱[^1][^4]。 **关键验证示例**: ```cpp class Base { public: ~Base() { cout << "~Base"; } // 非虚析构函数 }; class Derived : public Base { public: int* buffer = new int[1024]; // 动态分配资源 ~Derived() { delete[] buffer; // 资源释放 cout << "~Derived"; } }; int main() { Base* obj = new Derived(); delete obj; // 仅输出 ~Base → Derived的buffer泄漏! } ``` 输出结果:`~Base` **后果**:Derived中的`buffer`未被释放,造成内存泄漏[^1][^3] --- #### 二、解决方案:虚析构函数的作用 将基类析构函数声明为`virtual`,确保**动态绑定**正确发生: ```cpp class Base { public: virtual ~Base() { ... } // 虚析构函数 }; ``` 此时执行`delete obj`的完整过程: 1. 通过虚表定位到`Derived::~Derived()` 2. 执行派生析构函数 → 释放`buffer` 3. **自动调用基类析构函数**(通过析构函数链式调用机制) 输出结果:`~Derived ~Base` 资源得到完整释放[^1][^4] --- #### 三、技术原理深度解析 1. **虚函数调用机制** -析构函数与其他虚函数共享**虚函数表**机制 - 析构时通过虚表指针(vptr)找到正确的析构函数实现[^3] 2. **析构函数链式调用** ```cpp // 编译器自动生成的析构调用顺序 Derived::~Derived() { // 用户编写的析构代码 delete[] buffer; // 编译器插入基类析构调用 Base::~Base(); } ``` **关键特性**:即使基类析构函数是纯虚的,也必须提供实现(否则链接错误)[^3] --- #### 四、设计原则与最佳实践 1. **黄金法则** - 任何**可能被继承的**(尤其是多态基类),必须声明析构函数[^4] - 即使基类没有其他虚函数,只要可能通过基类指针删除对象,就必须遵守此规则 2. **纯虚析构函数特殊情况** ```cpp class AbstractBase { public: virtual ~AbstractBase() = 0; // 纯虚声明 }; // 必须提供实现(否则派生析构时会崩溃) AbstractBase::~AbstractBase() {} ``` **意义**:强制要求派生实现析构逻辑,同时保证基类析构可执行 3. **错误场景对比** | 基类析构型 | 行为表现 | 内存安全 | |--------------|----------------------------|----------| | 非虚 | 仅调用基类析构 | ❌ 泄漏 | | 虚 | 完整调用派生→基类析构 | ✅ 安全 | | 纯虚未实现 | 编译/链接错误或运行时崩溃 | ❌ 危险 | --- #### 五、底层实现视角 1. **虚析构函数的特殊处理** - 编译器会为虚析构函数生成**两个版本**: - `Derived::~Derived()`(实际执行析构) - `Derived::_delete()`(处理operator delete的包装函数) 2. **对象销毁过程** ```mermaid graph TD A[delete基类指针] --> B[通过虚表定位派生析构函数] B --> C[执行派生析构函数体] C --> D[自动调用基类析构函数] D --> E[释放对象内存] ``` --- ### 总结:必须使用虚析构函数的场景 1. **多态基类**:任何通过基类指针操作派生对象的场景 2. **资源管理**:涉及文件句柄、网络连接、内存管理等资源的层次结构 3. **接口**:包含纯虚函数的抽象基类(需同时声明纯虚析构并提供实现) **最终建议**:在C++核心指南中,明确建议将多态基类析构函数声明为`virtual`,这是编写安全面向对象程序的基础要求[^1][^4]。 ### 相关问题 1. 如何检测程序中是否存在非虚析构函数导致的内存泄漏? 2. 多重继承场景下虚析构函数的工作机制有何不同? 3. C++中的`= default`语法对虚析构函数有什么影响? 4. 智能指针(如`std::unique_ptr`)如何与虚析构函数配合使用?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