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8日,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表彰大会上,武汉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龚健雅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在此,大势智慧作为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孵化企业,向龚健雅院士致以最热烈的祝贺和最崇高的敬意!
院士担当:龚健雅院士的科研报国之路
龚健雅院士长期致力于地理信息理论和几何遥感基础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开创性成果,是遥感与地理信息科学领域杰出专家,为我国测绘遥感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201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团队奖1次、一等奖1次,二等奖4次;发表专著18部、论文500多篇,论著他引2万多次,是全球2%高被引学者。
理论创新引领行业发展
上世纪90年代,面对传统GIS数据模型固化、表达力不足的发展瓶颈,龚健雅院士率先在国际上提出面向对象GIS理论和数据模型,打破了矢量与栅格数据割裂的困境,实现空间与属性数据深度融合。该成果一经亮相,引发国际学界轰动,构建起矢量与栅格一体化数据结构以及图形与属性统一表达的面向对象数据模型,推动行业进入面向对象与服务的新时代。
在遥感领域,龚院士提出“双中心投影广义几何成像模型”,以统一数学框架兼容多投影模式,解决复杂地形成像畸变难题,大幅提升遥感影像定位精度。
2012年1月9日,龚健雅(右二)与李德仁院士(右三)、张祖勋院士(左二)在山西太原“资源三号”卫星发射现场
技术攻坚打破国外垄断
面对早年间GIS软件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龚院士带队历经十年攻关,研发国际首个面向对象GIS软件GeoStar。这款软件不仅突破传统技术壁垒,更以其创新性的数据模型与高效处理能力,打破国外长期垄断格局,使中国GIS软件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广泛应用于国土、国防等关键领域,凭借其卓越贡献荣获200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遥感智能化转型转型浪潮中,龚院士再次勇立潮头,领衔研制全球首个遥感解译深度学习框架LuojiaNet。该框架深度融合深度学习算法与遥感影像分析技术,彻底颠覆传统人工判读模式,推动遥感技术迈入智能时代。如今,LuojiaNet 已广泛应用于资源监测、城市规划等领域,成为行业智能化升级的核心引擎。
战略布局奠基数字中国
作为战略科学家,龚健雅院士以前瞻性视野提出“全域感知-智能计算-融合服务”地理信息支撑体系,将时空基础设施纳入国家数字底座战略。其推动“实景三维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新型基础测绘、智慧城市建设搭建起坚实的技术框架。
此外,龚院士领衔编制我国首个地理信息国际标准,该标准是我国地理信息领域首个自主提出立项并通过审查的国际标准,是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创新战略的重要举措,标志着中国成为国际地理信息标准化领域的一支重要力量。
薪火相传:大势智慧的创新发展之路
龚健雅院士的科研之路始于他的导师王之卓院士和李德仁院士。在导师们的引领下,龚健雅院士潜心耕耘数十载,其深厚的学术底蕴与开拓精神,成为推动中国测绘地理信息行业进步的重要力量。
龚健雅院士莅临大势智慧指导技术研发工作
大势智慧创始团队多位骨干成员源自李德仁院士、龚健雅院士科研团队,深植武汉大学测绘遥感学科基因,将导师团队开创性的学术思想转化为产业实践。自创立以来,大势智慧在李德仁院士、龚健雅院士的指导下,牢记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国产化的重要性与艰巨性,始终以为国家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创新发展而奋斗为使命,以“构建世界时空基础”的愿景,深耕“AI+实景三维”领域,在三维重建技术自主创新的道路上坚定前行。
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三维重建技术彻底国产化
十年前,由于国内三维建模软件市场长期被国外产品主导,三维重建关键技术处于“卡脖子”阶段。大势智慧深知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重要性,始终践行“把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技术创新信念,怀揣着技术突围决心,毅然决然投身于国产化三维建模软件研究中。从基础算法理论研究,到结合实际应用场景反复调试优化,于2016年成功推出自主研发的三维建模软件——重建大师1.0,至此,三维重建技术彻底实现了国产化。
在数十年如一日的技术研究工作探索中,重建大师不断提升软件性能。从早期的“大规模无限空三稳定通过”到中期的“三维建模效率与质量全面超越国外同类型软件”,再到“融入AI的自动化三维重建”、“重建即单体”、“多源数据融合的三维重建”等技术创新,直至今日,重建大师进阶不止,再次面向业内首创倾斜高斯泼溅(OPGS)技术,引领行业技术发展。
在这短短的十年中,大势智慧凭借着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算法体系,在国际三维重建领域真正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历史性跨越。
震撼首发!重建大师7.0以OPGS技术高精度还原广州地标——越秀公园五羊雕像,守护岭南文脉
目前,重建大师已在全国30余个省市自治区广泛应用,深度参与9个国家级以及多个省市级新型基础测绘试点建设,助力实景三维中国工程加速建成,真正实现了实景三维重建领域软件的国产化替代。
信创闭环全流程数据生产体系 筑牢测绘地理信息数据安全根基
实景三维数据从生产到应用过程中,涵盖采集到建模、后处理、展示质检、管理等一系列生产环节,早期市面生产流程工具割裂,由此带来生产工具转换难、生产环节重复、效率低下等各类问题。
大势智慧敏锐洞察行业症结,早在多年前就前瞻性启动数据生产全流程产品研发,基于重建大师的核心技术积累,率先在业内构建完成覆盖数据采集、处理、展示、管理、应用于一体的自主可控全流程实景三维数据生产体系。
黄先锋向龚院士介绍大势智慧硬件产品
在数字经济与国家安全深度交融的时代背景下,测绘地理信息数据作为国家基础战略资源,其自主可控与安全保障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地理信息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传统依赖国外软硬件的数据生产模式已成为潜在风险点,构建全国产信创数据生产体系迫在眉睫。
大势智慧积极响应信创建设要求,将国产CPU、GPU、操作系统与国产全流程软件生产工具深度融合,推出重建农场信创版软硬一体化工具,内置重建大师信创版、模方信创版、dv信创版全流程信创工具,再次领跑行业,完成实景三维数据信创生产体系的全流程闭环,为全国多地的新型基础测绘和实景三维中国建设提供强大算力算法与软硬件支持,切实保障国家地理信息数据安全。
创新时空AI智算 开拓时空行业发展新边界
随着测绘地理信息技术的转型升级,李德仁院士提出“时空智能”理论体系,强调通过多源感知、智能计算与时空融合,构建数字世界的智能认知框架。在这一理论指引下,龚健雅院士进一步推动了时空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大势智慧在两位院士的指导下,聚焦“AI+实景三维”,升维时空AI智算技术的探索与应用。
李德仁院士莅临大势智慧展区
早在重建大师研发初期,大势智慧已将AI技术深度融入三维重建,2019年发布的重建大师3.0版本即开创性引入深度学习算法,实现语义理解与三维建模的有机融合。从基于内容感知的自动三维重建,实现模型质量优化、建模效率提升;再到AI内容感知的模型地物优化,实现海量三维数据轻量化;从质量到效率再到应用,大势智慧在三维重建技术创新与应用步伐上扎得更深,迈得更远,一步一个脚印实现技术创新发展。
基于长期技术积淀,大势智慧持续深化AI创新应用。在低空经济腾飞的今天,大势智慧深耕低空+三维的广阔应用场景,面向时空场景应用,打造首个低空三维AI智算感知平台,以高度集成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方式,连接空间数据与时空智能,实现了时空数据“分钟级采集-小时级应用”的全链路闭环,解决传统采集处理与应用业务流割裂带来的效率低下难题,赋能更为广阔的低空应用场景。
技术应用双轮驱动 服务数字中国伟大建设
依托“AI+实景三维”技术与全流程实景三维数据生产体系,大势智慧构建“技术+应用”双轮驱动业务发展模式,深度服务自然资源、文化遗产保护、智慧城市、应急救灾、低空经济、智慧矿山、国防军工等10+行业领域,服务能力遍布全国,走向世界。
文旅领域,打造“数字化文保、智能化中枢、可视化展陈、体系化运营”的四大业务体系全栈解决方案,已服务于全国文化遗产、博物馆、景区等众多单位,助力实现数字文旅的全面转型升级。
矿山领域,以智能矿山建设体系为指导,聚焦矿山开采关键业务,提供软硬一体、智能领航、一站式的解决方案。以全方位一体化的运行模式,服务于矿山日常测绘、生产管控 、采剥工程验收、智能巡检与安全管理等,实现矿山空间数据自动采集、AI算子智能计算以及全流程综合管控,助力矿山生产和安全管理更加精细化、自动化、智能化。
应急领域,通过汇聚安全生产、自然灾害、城市安全、现场救援等海量数据,构建“看得见、能分析、能决策、可模拟、可演练”的现代化、智慧化应急应用场景,实现对突发应急事件监测预警、预防准备、应急救援、灾后评估。
从实景三维重建核心技术的自主突破,到全流程实景三维数据生产体系的信创闭环,再到时空AI智算技术的创新突破,大势智慧的每一步发展,都蕴含着对龚健雅院士“科研不能停,创新不能停”科研精神的传承与践行。
未来的时代是科创者的时代,大势智慧将继续秉持创新初心,加强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与广大地信科创者同行,为中国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发展贡献勇于创新的智慧与力量。
本文部分图文来源:武汉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