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语言频数检验:卡方检验执行拟合优度检验
拟合优度检验是一种常用的统计方法,用于确定观察到的数据与理论模型之间的拟合程度。在R语言中,我们可以使用卡方检验(chi-squared test)来执行拟合优度检验。本文将介绍如何使用R语言进行卡方检验,以评估观察到的频数与期望频数之间的差异。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数据。假设我们有一个观察到的频数向量observed,和一个期望频数向量expected。这些向量的长度应该相等,并且每个元素对应一个分类或组别。
下面是一个示例数据集,其中有三个分类(A、B、C)和对应的观察到的频数和期望频数:
observed <- c(45, 55, 30)
expected <- c(40, 50, 40)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有三个分类(A、B、C)的观察到的频数分别为45、55和30,期望频数分别为40、50和40。
接下来,我们可以使用chisq.test()函数执行卡方检验,并获得拟合优度检验的结果。
result <- chisq.test(observed, p = expected)
在上述代码中,我们将观察到的频数observed作为第一个参数传递给chisq.test()函数。参数p用于指定期望频数,我们将期望频数向量expected作为p参数的值传递。
执行完上述代码后,拟合优度检验的结果将存储在result变量中。我们可以使用summary()函数查看检验结果的摘要信息。
本文介绍了如何在R语言中利用卡方检验执行拟合优度检验,通过示例展示了如何准备数据、使用chisq.test()函数进行检验,并解析检验结果,帮助理解观察频数与期望频数之间的差异是否显著。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5612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