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电磁炮国一设计资料【2019电赛H题国一作品】

本文详细记录了一支参赛队伍在2019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中,选择并完成H题——模拟电磁炮的过程。团队面临选题决策、电磁炮精准度与图像测距的挑战,通过不断调试优化,最终实现了高精度的电磁炮。文章分享了他们在电赛中的心路历程,包括选题策略、遇到的技术难题以及解决问题的经验,展现了团队合作与坚持不懈的精神。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经历重重测试,从初赛杀进综测再到去上海复测,真是一路坎坷啊!回顾电赛准备阶段,在实验室基地的我们熬了多少个夜,废寝忘食的学习…仅仅是为了能更有信心的面对电赛;在电赛的四天三夜中我们经历了太多,我们将近花了半天多的时间选题。之后的三天三夜就是精度灵敏度的比拼、理论仿真与实际的差距、算法的优劣。还有就是与时间赛跑和困意抗衡、保持精力的战斗惹。
我们是做测控组的。8月7号一发布题目,我们就在半天时间内组内分工大概测试下能选的题目的可实现性。因为在训练时四轴没能调好所以了排除B题,之后我测试了下E题纸张识别,那去年的手势识别的fdc2214检测电容做不出识别纸张然后也pass了。最终在剩下能做A题和H题的抉择中选择了能拿分最高的H题。对于选题,我的感触颇深,是选择攻克难点拿最高分的题还是选择只能做几个点的题。抉择就已经决定了我们最终的结果的大致趋势了。选H题,我们最大的挑战就是电磁炮的精准度和图像处理的测距!我们用的是openmv测量距离。一晚上搞好f4和openmv的通信之后。发现openmv在2m内测的距离是精确的。但是超过2m多的时候,即便装置与靶保持openmv都不动,识别到的长宽像素点都有上下波动1的,导致测得的距离也存在细微波动。
对于电磁炮的精准度,花了一天时间搞。发现这玩意看似简单,坑是真的多!炮管的大小与炮弹的配合,炮弹形状的选择,电磁炮电压、容值和线圈的匝数参数匹配……尤记得那天的黄昏,电磁炮的射程误差还是比较大。队友面带萎靡的更换上最后一根炮管,带着精度还不行就按当前的精度做了的心情下,你炮管跃动的电光,是我炮弹此生不变的弹道。当电磁炮多次开炮都是同一个地方,电磁炮的参数匹配让炮弹轨迹出现线性关系的这一刻,我懂得了什么叫做“燃”。它让我看见了国奖的希望之火,燃起我之后的数天屹立不倒疯狂的调试程序直至结束的热血。

评论 4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