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Kinect的发展历史
Kinect最早是在2009年6月1日E3 2009上首次公布,当时的代号是“Projet Natal”意为初生,遵循微软以城市名作为开发代号的传统,“Projet Natal”是由来自巴西的微软董事Alex Kipman以巴西城市Natal, Rio Grande do Norte命名。Natal在英语中还有初生的含义,这也是微软给予此计划对XBOX360带来新生的期望。
微软在2010年6月13日晚在Galen Center举行“初生计划全球首秀”发布会,在会上微软宣布“Poject Natal”正式命名为Kinect,取意为“kinetic”(运动)和“connect”(沟通)的融合,Kinect一代就此诞生。微软在这次发布会上同时宣布,Kinect将于2010年11月4日在北美正式发售, 2012年10月9日开始在中国销售第一代Kinect for Windows感应器。
2013年五月Xbox One 发表会上Scott Evans 和 Kareem Choudhry 两位Kinect专家展示了次世代Kinect(Kinect二代)那些不可思议的新功能。新Kinect作为次世代主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开发者们可以基于Kinect感知的语音、手势和玩家感觉信息,来给玩家带来前所未有的互动性体验。2014年10月微软开始在中国销售第二代Kinect for Windows感应器。
(二)Kinect两代产品异同点
1、Kinect组件
Kinect v1及Kinect v2都拥有一个外壳、底座、散热器、4个不同类型螺钉、3部分主板及14种关键芯片;都拥有4个麦克风阵列,可过滤噪声,定位声源,识别语音内容,比较图1、图2可知,他们的摆放位置有所差异;Kinect v1有Moving Touch传动马达电动机用于仰角控制,一般是根据它与用户间的位置、距离调节,Kinect v2需要手动去控制;Kinect拥有多个摄像机,Kinect v1从左至右分别为红外投影机,颜色摄像机,红外摄像机,Kinect v1如图1所示。Kinect v2从左至右分别为颜色摄像头,红外摄像机,红外投影机(这两部分看不到外观)。
图1 Kinect V1
图2 Kinect V2
2、Kinect配置比较
Kinect彩色摄像头可用来拍摄视角范围内的彩色视频图像,Kienct v1的分辨率为640x480,Kienct v2的分辨率为1920x1080。Kinect可用来获取用户的深度信息,Kinect v1获取的深度图像的分辨率为320x240,Kinect v2的分辨率为512x424。Kinect v1可检测到的有效范围为0.8~4.0m,Kinect v2可检测到的有效范围为0.5~4.5m,只有用户在有效范围内,Kinect才能检测到用户的存在。骨骼跟踪是Kinect“体感操作”的基础,Kinect可以跟踪到6个用户的位置信息,并且Kinect v1可以实时跟踪2个用户的详细位置信息,包括详细的姿势和骨骼点的三维坐标信息,Kinect v2可以同时跟踪6个用户的骨骼节点。Kinect v1最多可以支持20个骨骼点,Kinect v2最多可支持25个骨骼节点,数据对象类型以骨骼帧的形式提供,每一帧最多可以保存所支持的骨骼点对应的个数。Kinect v1骨骼点如图3所示,Kinect v2骨骼点如图4所示,Kinect v1及Kinect v2配置比较如表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