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语言模型(LLMs)如 GPT、LLaMA、BERT 等已经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核心驱动力。然而,如何高效地运行和优化这些模型,成为了开发者和研究者面临的重要挑战。为此,一系列专为大语言模型设计的引擎应运而生。
本文将带你深入了解 Transformers、vLLM、Llama.cpp、SGLang、MLX 和 Ollama 这些引擎,帮助你找到最适合的工具,释放大语言模型的全部潜力!
作为技术人员,不仅仅要关注大语言模型的使用,还应该动其如何部署和优化,才能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
基本介绍
1. Transformers 引擎:NLP 领域的瑞士军刀
- 开发者: Hugging Face
- 特点: Transformers 是当今最流行的开源 NLP 库,支持数百种预训练模型(如 GPT、BERT、T5 等),并提供了从模型加载、微调到推理的全套工具。
- 优势:
- 支持 PyTorch 和 TensorFlow,兼容性强。
- 社区活跃,模型库丰富,文档完善。
- 适用于从研究到生产的各种 NLP 任务。
- 适用场景: 如果你需要快速实现文本分类、生成、翻译等任务,Transformers 是你的不二之选。
- 吸引点: 无论你是初学者还是专家,Transformers 都能让你轻松上手,快速实现 NLP 应用的落地。
2. vLLM 引擎:GPU 推理的性能怪兽
- 开发者: UC Berkeley 研究团队
- 特点: vLLM 是一个专注于大语言模型推理的高性能引擎,通过创新的内存管理技术(如 PagedAttention),显著提升了 GPU 的利用率和推理速度。
- 优势:
- 极致的推理性能,适合大规模部署。
- 高效的内存管理,支持更大的模型批次。
- 专为 GPU 优化,适合高并发场景。
- 适用场景: 如果你需要在生产环境中部署大语言模型,并追求极致的推理性能,vLLM 是你的最佳选择。
- 吸引点: vLLM 可以让你的模型推理速度提升数倍,同时降低硬件成本,是高性能应用的秘密武器。
3. Llama.cpp 引擎:CPU 上的轻量级王者
- 开发者: 社区项目
- 特点: Llama.cpp 是一个基于 C++ 的实现,专门用于运行 Meta 的 LLaMA 模型。它通过优化计算和内存管理,使得在 CPU 上运行大模型成为可能。
- 优势:
- 轻量级,无需 GPU 即可运行。
- 适合资源受限的环境(如嵌入式设备或低配服务器)。
- 开源且易于扩展。
- 适用场景: 如果你需要在没有 GPU 的设备上运行大语言模型,Llama.cpp 是你的理想选择。
- 吸引点: 无需昂贵硬件,Llama.cpp 让你在普通设备上也能体验大语言模型的强大能力。
4. SGLang 引擎:高效推理的新星
- 开发者: 未知(可能是某个研究团队或公司)
- 特点: SGLang 是一种专注于高效推理的引擎,可能通过稀疏计算或分布式优化来提升性能。
- 优势:
- 针对特定场景的优化,可能显著提升推理效率。
- 适合需要高性能推理的企业级应用。
- 适用场景: 如果你需要在大规模分布式环境中运行大语言模型,SGLang 可能是一个值得尝试的工具。
- 吸引点: SGLang 的神秘感和潜在的高性能优化,让它成为探索未来推理技术的窗口。
5. MLX 引擎:高效计算的未来之星
- 开发者: 未知(可能是某个研究团队或公司)
- 特点: MLX 可能是一种针对大语言模型优化的机器学习框架,专注于高效计算和推理。
- 优势:
- 可能支持特定硬件(如 TPU 或定制芯片)的优化。
- 适合需要极致计算效率的场景。
- 适用场景: 如果你需要在特定硬件上运行大语言模型,MLX 可能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选择。
- 吸引点: MLX 的潜在硬件优化能力,让它成为未来高效计算的重要候选者。
6. Ollama:本地运行大模型的利器
- 开发者: 社区项目
- 特点: Ollama 是一个用于本地运行大语言模型的工具,支持多种模型(如 LLaMA、GPT 等),并简化了模型的部署和运行。
- 优势:
- 简单易用,适合个人用户和开发者。
- 无需云端资源,完全本地运行。
- 支持多种模型,灵活性高。
- 适用场景: 如果你希望在个人设备上测试或运行大语言模型,Ollama 是你的理想选择。
- 吸引点: Ollama 让你无需依赖云端服务,随时随地体验大语言模型的魅力。

指标对比
1. 性能对比
| 引擎 | 性能特点 | 硬件支持 | 适用模型规模 |
|---|---|---|---|
| Transformers | 通用性强,性能中等,适合中小规模模型推理和训练。 | CPU/GPU | 中小规模模型 |
| vLLM | 高性能推理,通过 PagedAttention 等技术优化 GPU 内存和计算效率。 | GPU | 大规模模型 |
| Llama.cpp | 针对 CPU 优化,性能中等,适合资源受限的环境。 | CPU | 中小规模模型 |
| SGLang | 可能通过稀疏计算或分布式优化提升性能,具体性能取决于实现。 | 未知(可能 GPU) | 中大规模模型 |
| MLX | 可能针对特定硬件(如 TPU 或定制芯片)优化,性能潜力高。 | 特定硬件 | 中大规模模型 |
| Ollama | 性能中等,适合本地运行,无需高性能硬件。 | CPU/GPU | 中小规模模型 |
总结:
- vLLM 在 GPU 上的推理性能最优,适合大规模模型。
- Llama.cpp 和 Ollama 适合在 CPU 或低配设备上运行中小规模模型。
- SGLang 和 MLX 的性能潜力较大,但需要更多实践验证。
2. 并发能力对比
| 引擎 | 并发支持 | 适用场景 |
|---|---|---|
| Transformers | 支持多线程和多 GPU 推理,但并发能力受限于框架和硬件。 | 中小规模并发任务 |
| vLLM | 高并发支持,通过内存优化和批处理技术显著提升并发性能。 | 高并发推理任务 |
| Llama.cpp | 并发能力有限,适合低并发场景。 | 单任务或低并发任务 |
| SGLang | 可能通过分布式计算支持高并发,具体能力取决于实现。 | 中高并发任务 |
| MLX | 可能针对高并发优化,具体能力取决于硬件和实现。 | 中高并发任务 |
| Ollama | 并发能力中等,适合本地低并发任务。 | 单任务或低并发任务 |
总结:
- vLLM 在高并发场景下表现最佳,适合生产环境。
- Transformers 和 SGLang 适合中等并发任务。
- Llama.cpp 和 Ollama 更适合单任务或低并发场景。
3. 适用场景对比
| 引擎 | 适用场景 | 优势 |
|---|---|---|
| Transformers | 研究、开发、中小规模生产环境。 | 功能全面,社区支持强大,适合多种 NLP 任务。 |
| vLLM | 大规模模型推理、高并发生产环境。 | 极致性能,高效内存管理,适合企业级应用。 |
| Llama.cpp | 资源受限环境(如嵌入式设备、低配服务器)。 | 轻量级,无需 GPU,适合低成本部署。 |
| SGLang | 中大规模模型推理、分布式计算环境。 | 可能通过优化提升性能,适合探索性项目。 |
| MLX | 特定硬件环境(如 TPU 或定制芯片)。 | 可能针对硬件优化,适合高性能计算场景。 |
| Ollama | 本地开发、测试、个人使用。 | 简单易用,无需云端资源,适合个人用户。 |
总结:
- Transformers 是通用性最强的工具,适合大多数 NLP 任务。
- vLLM 是企业级高并发场景的首选。
- Llama.cpp 和 Ollama 适合个人开发者或资源受限的环境。
- SGLang 和 MLX 适合需要高性能或特定硬件支持的场景。
4. 硬件兼容性对比
| 引擎 | 硬件支持 | 适用设备类型 |
|---|---|---|
| Transformers | CPU/GPU | 普通服务器、个人电脑、云服务器 |
| vLLM | GPU | 高性能 GPU 服务器 |
| Llama.cpp | CPU | 低配设备、嵌入式设备 |
| SGLang | 未知(可能 GPU) | 高性能服务器 |
| MLX | 特定硬件 | TPU、定制芯片等 |
| Ollama | CPU/GPU | 个人电脑、普通服务器 |
总结:
- Transformers 和 Ollama 兼容性最强,支持多种设备。
- vLLM 和 SGLang 需要高性能 GPU 或服务器。
- Llama.cpp 适合低配设备,而 MLX 需要特定硬件支持。

每秒输出token对比
1. 性能影响因素
在对比 TPS 之前,需要明确影响性能的关键因素:
- 硬件性能: GPU 的算力、显存带宽、显存容量等。
- 模型规模: 参数量越大,推理速度越慢。
- 批处理大小(Batch Size): 较大的批处理可以提高吞吐量,但会增加显存占用。
- 引擎优化: 不同引擎在内存管理、计算优化等方面的表现差异显著。
2. GPU 性能对比
以下是 A800、A100 和 H100 的主要参数对比:
| GPU 型号 | FP32 算力 (TFLOPS) | 显存容量 (GB) | 显存带宽 (TB/s) | 适用场景 |
|---|---|---|---|---|
| A800 | 19.5 | 40/80 | 2.0 | 推理、训练 |
| A100 | 19.5 | 40/80 | 2.0 | 高性能计算、AI 训练 |
| H100 | 30.0 | 80 | 3.35 | 高性能推理、AI 训练 |
- H100 是目前性能最强的 GPU,适合高吞吐量和高并发场景。
- A100 和 A800 性能接近,但 A800 主要针对中国市场,符合出口管制要求。
3. 引擎 TPS 对比
以下是各引擎在不同 GPU 上的 预估 TPS(以 LLaMA-13B 模型为例):
| 引擎 | A800 (TPS) | A100 (TPS) | H100 (TPS) | 备注 |
|---|---|---|---|---|
| Transformers | 50-100 | 60-120 | 80-150 | 性能中等,适合中小规模推理。 |
| vLLM | 200-400 | 300-600 | 500-1000 | 高性能推理,优化显存和批处理。 |
| Llama.cpp | 10-20 | 10-20 | 10-20 | 仅支持 CPU,性能较低。 |
| SGLang | 未知 | 未知 | 未知 | 可能通过优化提升性能,需实测验证。 |
| MLX | 未知 | 未知 | 未知 | 可能针对特定硬件优化,需实测验证。 |
| Ollama | 20-50 | 20-50 | 20-50 | 性能中等,适合本地运行。 |
说明:
- vLLM 在高性能 GPU(如 H100)上的表现最佳,TPS 可达 500-1000,远超其他引擎。
- Transformers 性能中等,适合通用场景。
- Llama.cpp 和 Ollama 性能较低,适合资源受限的环境。
- SGLang 和 MLX 的性能数据较少,需进一步测试。

总结:如何选择适合你的引擎?
- 研究和小规模应用: 选择 Transformers,它功能全面且易于上手。
- 高性能推理和 GPU 优化: 选择 vLLM,它能为你的模型提供极致的推理速度。
- 资源受限的环境: 选择 Llama.cpp,它让你在 CPU 上也能运行大模型。
- 探索未来技术: 关注 SGLang 和 MLX,它们可能带来革命性的优化。
- 本地运行和测试: 选择 Ollama,它让你轻松在个人设备上运行大模型。
无论你是开发者、研究者还是爱好者,这些引擎都能为你提供强大的支持。选择适合你的工具,释放大语言模型的无限潜力吧!
想入门 AI 大模型却找不到清晰方向?备考大厂 AI 岗还在四处搜集零散资料?别再浪费时间啦!2025 年 AI 大模型全套学习资料已整理完毕,从学习路线到面试真题,从工具教程到行业报告,一站式覆盖你的所有需求,现在全部免费分享!
👇👇扫码免费领取全部内容👇👇

一、学习必备:100+本大模型电子书+26 份行业报告 + 600+ 套技术PPT,帮你看透 AI 趋势
想了解大模型的行业动态、商业落地案例?大模型电子书?这份资料帮你站在 “行业高度” 学 AI:
1. 100+本大模型方向电子书

2. 26 份行业研究报告:覆盖多领域实践与趋势
报告包含阿里、DeepSeek 等权威机构发布的核心内容,涵盖:

- 职业趋势:《AI + 职业趋势报告》《中国 AI 人才粮仓模型解析》;
- 商业落地:《生成式 AI 商业落地白皮书》《AI Agent 应用落地技术白皮书》;
- 领域细分:《AGI 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报告》《AI GC 实践案例集》;
- 行业监测:《2024 年中国大模型季度监测报告》《2025 年中国技术市场发展趋势》。
3. 600+套技术大会 PPT:听行业大咖讲实战
PPT 整理自 2024-2025 年热门技术大会,包含百度、腾讯、字节等企业的一线实践:

- 安全方向:《端侧大模型的安全建设》《大模型驱动安全升级(腾讯代码安全实践)》;
- 产品与创新:《大模型产品如何创新与创收》《AI 时代的新范式:构建 AI 产品》;
- 多模态与 Agent:《Step-Video 开源模型(视频生成进展)》《Agentic RAG 的现在与未来》;
- 工程落地:《从原型到生产:AgentOps 加速字节 AI 应用落地》《智能代码助手 CodeFuse 的架构设计》。
二、求职必看:大厂 AI 岗面试 “弹药库”,300 + 真题 + 107 道面经直接抱走
想冲字节、腾讯、阿里、蔚来等大厂 AI 岗?这份面试资料帮你提前 “押题”,拒绝临场慌!

1. 107 道大厂面经:覆盖 Prompt、RAG、大模型应用工程师等热门岗位
面经整理自 2021-2025 年真实面试场景,包含 TPlink、字节、腾讯、蔚来、虾皮、中兴、科大讯飞、京东等企业的高频考题,每道题都附带思路解析:

2. 102 道 AI 大模型真题:直击大模型核心考点
针对大模型专属考题,从概念到实践全面覆盖,帮你理清底层逻辑:

3. 97 道 LLMs 真题:聚焦大型语言模型高频问题
专门拆解 LLMs 的核心痛点与解决方案,比如让很多人头疼的 “复读机问题”:

三、路线必明: AI 大模型学习路线图,1 张图理清核心内容
刚接触 AI 大模型,不知道该从哪学起?这份「AI大模型 学习路线图」直接帮你划重点,不用再盲目摸索!

路线图涵盖 5 大核心板块,从基础到进阶层层递进:一步步带你从入门到进阶,从理论到实战。

L1阶段:启航篇丨极速破界AI新时代
L1阶段:了解大模型的基础知识,以及大模型在各个行业的应用和分析,学习理解大模型的核心原理、关键技术以及大模型应用场景。

L2阶段:攻坚篇丨RAG开发实战工坊
L2阶段:AI大模型RAG应用开发工程,主要学习RAG检索增强生成:包括Naive RAG、Advanced-RAG以及RAG性能评估,还有GraphRAG在内的多个RAG热门项目的分析。

L3阶段:跃迁篇丨Agent智能体架构设计
L3阶段:大模型Agent应用架构进阶实现,主要学习LangChain、 LIamaIndex框架,也会学习到AutoGPT、 MetaGPT等多Agent系统,打造Agent智能体。

L4阶段:精进篇丨模型微调与私有化部署
L4阶段:大模型的微调和私有化部署,更加深入的探讨Transformer架构,学习大模型的微调技术,利用DeepSpeed、Lamam Factory等工具快速进行模型微调,并通过Ollama、vLLM等推理部署框架,实现模型的快速部署。

L5阶段:专题集丨特训篇 【录播课】

四、资料领取:全套内容免费抱走,学 AI 不用再找第二份
不管你是 0 基础想入门 AI 大模型,还是有基础想冲刺大厂、了解行业趋势,这份资料都能满足你!
现在只需按照提示操作,就能免费领取:
👇👇扫码免费领取全部内容👇👇

2025 年想抓住 AI 大模型的风口?别犹豫,这份免费资料就是你的 “起跑线”!
六大LLM引擎深度对比
4494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