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物技术创新滞后的因素

中国生物技术产业发展虽有进步,但在与发达国家的对比中仍存在明显差距。主要问题包括研发资金不足,重复研发导致市场竞争混乱,产业化进程缓慢,产学研脱节,知识产权意识薄弱以及技术创新能力不足。这些问题制约了中国生物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中国生物技术创新滞后的因素  

  “863”计划实施以来,中国生物技术研究与开发已有了较大的发展,不仅有了中国自己的高技术产品,而且建立了技术和理论储备。但是,中国的生物技术特别是产业化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明显的差距。但就国内当前的形势看,在生物技术产业化进程中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其中主要有:   

  1. 研究开发投入不足   

  生物技术产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是高投入、高风险和高回报的产业,因此,资金短缺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据统计,全国制药公司研究与开发的投入只占销售额的2.7%,大大低于发达国家15%左右的平均水平。“九五”期间,“863”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重大基础研究计划和自然科学基金在生物技术与生命科学领域的年经费投入合计约为4.5亿元人民币,尚不及国外一家大公司一年的研发投入。这种情况如不改变,中国生物技术就很难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2. 重复研究开发   

  纵观国内情况,生物技术产业已是大家都想搞的时兴产业,目前国内企业界的最大困扰就是同类产品项目的重复上马生产,产品质量滥竽充数,导致中国现代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步履维艰。例如,中国基因工程多肽药物大多为仿制国外已批准上市或正在进行临床研究的品种,而且重复严重。据统计,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SCF)、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国内共有30多家研制生产;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有13家申报。众多厂家一哄而上,产品市场问题严重。因此,避免重复研究开发,是中国生物技术产业化丞待解决的问题。   

  3. 产业化进程缓慢   

  中国生物技术产业化能力相对薄弱,研究、开发及生产所用的仪器、设备等均依赖进口,生产规模小,工艺不配套,回收率低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生物技术的产业化;再者,中国从事生物技术开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