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具身智能领域,VLA和VLN是否应该统一到一个模型里面更为合理?

合适,有优点也有缺点。

在具身智能领域,把VLA和VLN整合到一个模型里确实是个很有潜力的方向。

机器人导航本质上是机器人动作的一部分,如果能让模型同时处理导航和机械臂操作,机器人可能会变得更聪明灵活。

先上优点:

1. 多任务学习效率更高

统一模型能同时处理导航、机械臂操作等多种任务,避免为每个任务单独训练模型的重复工作。

比如 HybridVLA 模型,把自回归和扩散策略结合到一个大语言模型里,既保留了语言推理能力,又能生成连续动作序列,在模拟环境中完成复杂操作的成功率比传统方法高很多让模型在不同任务之间共享特征和参数,训练效率大幅提升,还能减少硬件资源的消耗。

HybridVLA: Collaborative Diffusion and Autoregression in a Unified Vision-Language-Action Model

arxiv.org/abs/2503.10631

2. 泛化能力更强

单一模型处理多种任务时,能学习到更通用的模式,更容易适应新环境或新任务。

而 UniVAD 模型虽然是用于异常检测的,但它的统一架构思想表明,跨领域任务的联合训练可以提升模型对未知场景的适应能力。

UniVAD: A Training-free Unified Model for Few-shot Visual Anomaly Detection

视觉-语言-动作(VLA模型具身智能中的关键技术。具身智能旨在让智能体在物理世界中通过感知、决策行动来实现目标,而VLA模型能够处理视觉、语言动作信息,使智能体理解人类指令并在环境中执行相应任务[^1]。 在具身智能领域VLA有多种主流方案,例如强化学习模仿学习方案等。对于初学者而言,VLM/VLA具身算法的世界可能显得庞杂而深奥,需要理解其要解决的基本问题、认识评价标准、探索主流算法以及洞察发展重点等方面来进行学习入门。当前,随着具身智能 - 产业协同创新中心的成立,预计2025 - 2026年将出现更多跨行业应用案例[^1][2][3]。 在研究方面,有众多关于VLA的进展,如具身VLA后训练提出潜空间引导的VLA跨本体泛化方法,VLA统一架构有新突破,自回归世界模型引领具身智能等。也有一些相关项目资源,如UniVLA项目、ATE框架代码、具身智能综述等可供获取研究[^3]。 ```python # 这里可以简单模拟一个VLA处理流程的伪代码示例 def vla_process(visual_input, language_input): # 视觉编码 visual_encoded = visual_encoder(visual_input) # 语言编码 language_encoded = language_encoder(language_input) # 融合编码信息 fused = fusion(visual_encoded, language_encoded) # 动作解码 action = action_decoder(fused) return action # 简单定义各模块函数,仅作示意 def visual_encoder(input): return input * 2 def language_encoder(input): return input + 1 def fusion(visual, language): return visual + language def action_decoder(fused): return fused * 3 # 示例输入 visual_input = 5 language_input = 3 result = vla_process(visual_input, language_input) print(result)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