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P]客观保真度准则与主观保真度准则

本文介绍图像压缩的两大类型:信息保存型与信息损失型,并探讨了用于衡量压缩图像质量的客观与主观保真度标准。客观保真度包括均方信噪比(SNR)和峰值信噪比(PSNR),而主观保真度则依赖于人类视觉系统对图像质量的评价。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根据解码图象对原始被压缩图象的保真程度,图象压缩的方法可分成两大类:信息保存型和信息损失型。信息保存型在压缩和解压缩过程中没有信息损失,最后得到的解码图象与原始图象一样。信息损失型常能取得较高的压缩率,但图象经过压缩后并不能通过解压缩完全恢复原状。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有对信息损失的测度以描述解码图象相对于原始图象的偏离程度,这些测度一般称为保真度(逼真度)准则。

1. 客观保真度:所损失的信息量能通过编码输入和编码输出的函数进行表达,其优点是便于计算或测量。

一个常用的客观保真度准则称为压缩―解压缩图的均方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如果将看作原始图(xy)和噪声信号e(xy)的和,那么输出图的均方信噪比SNRms为:

如果对上式求平方根,就得到均方根信噪比SNRrms。

实际使用中常将SNR归一化并用分贝(dB)表示。如令:

                                                       

则有:

如果令fmax = max{ f (xy), x= 0, 1, …, M – 1, y= 0, 1, …, N – 1},即图象中的灰度最大值,则可得到另一个常用的准则峰值信噪比PSNR

2. 主观保真度:

尽管客观保真度提供了一种简单和方便的评估信息损失的测度,但很多解压图最终是供人看的。在这种情况下,用主观的方法来测量图象的质量常更为合适。

主观保真读准则使用起来比较困难,并且利用主观保真度准则与利用目前已提出的客观保真度准则还并没有在所有情况下都得到很好的吻合。

有三种主观保真度:1. 损伤检验——观察者对图像根据其损伤程度打分;

 2. 质量检验——观察者对图像根据其质量排序;

 3. 对比测试——观察者对图像进行两两比较;

前两种检验是绝对的,很难做到无偏向的确定;而对比测试是一种相对的结果。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