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嵌入式系统开发中,u-boot是一个常用的引导加载程序,而Linux内核则是常见的操作系统选择之一。本文将介绍如何使用u-boot引导Linux,并使用initrd文件系统。同时,将提供相应的源代码示例。
- 准备工作
在开始之前,我们需要准备以下内容:
- 交叉编译工具链:根据目标平台选择合适的交叉编译工具链,并进行安装配置。
- Linux内核源代码:获取适用于目标平台的Linux内核源代码。
- u-boot源代码:获取适用于目标平台的u-boot源代码。
- 编译u-boot
首先,我们需要编译u-boot以生成可用的引导加载程序。以下是一个简化的示例Makefile:
obj-y += common/
obj-y += cmd/
obj-y += lib/
obj-y += arch/arm/
obj-$(CONFIG_CMD_BOOTZ) += cmd/bootz.o
该Makefile指定了编译u-boot所需的源代码文件和目标文件。根据目标平台的架构,可以调整相关的目录和文件。使用交叉编译工具链执行make命令进行编译:
$ make CROSS_COMPILE=<交叉编译工具链前缀>
编译完成后,将生成u-boot的可执行文件。
- 准备initrd文件系统
initrd是一个临时的文件系统,用于在Linux启动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文件和工具。我们可以使用busybox
本文详细介绍了在嵌入式系统中如何使用u-boot引导Linux内核,并配置initrd文件系统。首先,讲解了编译u-boot和Linux内核所需的准备工作,接着演示了编译u-boot、构建initrd文件系统的过程。然后,文章阐述了如何在u-boot中配置内核启动参数以及启动命令。最后,成功引导Linux并启动initrd文件系统。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4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