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Shapiro-Wilk检验评估残差是否服从正态分布(R语言)
在统计分析中,正态分布(也称为高斯分布)是常见的概率分布之一,许多统计方法都基于数据服从正态分布的假设。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我们经常需要验证数据是否符合正态分布。在R语言中,我们可以使用Shapiro-Wilk检验来评估残差是否服从正态分布。
Shapiro-Wilk检验是一种常用的正态性检验方法,它基于样本数据的排序值与理论正态分布的期望值之间的比较。在该检验中,零假设(H0)是残差来自于正态分布,备择假设(H1)是残差不来自于正态分布。如果p值小于预先设定的显著性水平(通常为0.05),则我们拒绝零假设,认为残差不服从正态分布。
下面是使用Shapiro-Wilk检验检验残差分布是否符合正态分布的R代码示例:
# 生成一组随机残差数据(示例数据)
residuals <- rnorm(100)
# 进行Shapiro-Wilk检验
shapiro.test(residuals)
在上述代码中,我们首先生成了一组示例的随机残差数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替换为您自己的残差数据。然后,我们使用shapiro.test()函数对残差数据进行Shapiro-Wilk检验。该函数将返回一个包含检验结果的对象,其中包括统计量W和p值。
接下来,我们可以根据检验结果来判断残差是否服从正态分布。通常情况下,我们关注的是p值。如果p值小于显著性水平(例如0.05),则可以得出结论认为残差不服从正态分布。相反,如果p值大于显著性水平,则无法拒绝零假设,即认为残差服从正态分布。
需要注意的是,Sh
本文介绍了如何使用R语言的Shapiro-Wilk检验来检查残差是否服从正态分布。详细阐述了检验原理,并提供了一个R代码示例,强调了在解释结果时需结合其他方法和图形检验。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610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