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语言实现聚类算法
聚类算法是一种常用的无监督学习方法,它将数据集中的对象划分为不同的组或簇,使得同一组内的对象相似度较高,而不同组之间的相似度较低。R语言是一种功能强大的统计分析和数据可视化工具,提供了多种聚类算法的实现。本文将介绍如何在R语言中实现常见的聚类算法,并提供相应的源代码。
- K均值聚类算法
K均值聚类算法是一种基于距离度量的聚类方法,它将数据集划分为K个簇,并通过最小化簇内样本之间的平方误差和来确定簇的中心。以下是在R语言中实现K均值聚类算法的示例代码:
# 导入所需的包
library(cluster)
# 生成示例数据
data <- matrix(rnorm(100), ncol = 2)
# 执行K均值聚类
kmeans_result <- kmeans(data, centers = 3)
# 输出聚类结果
print(kmeans_result$cluster)
- 层次聚类算法
层次聚类算法是一种基于距离或相似性的层次划分方法,它通过逐步合并或分裂簇来构建聚类结果的层次结构。以下是在R语言中实现层次聚类算法的示例代码:
# 导入所需的包
library(cluster)
# 生成示例数据
data <- matrix(rnorm(100), ncol = 2)
# 执行层次聚类
hclust_result <- hclust(dist(data))
# 根据指定的高度截断聚类
本文介绍了如何在R语言中实现三种常见的聚类算法:K均值、层次聚类和DBSCAN。通过示例代码展示了如何运用这些算法进行无监督学习,帮助读者理解和应用聚类方法。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493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