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cv中使用size()函数时 行和列顺序问题

本文详细解析了在OpenCV和Matplotlib中处理图像时,如何正确理解和使用行列概念,避免指针越界的常见错误。文章通过具体代码示例,对比了不同情况下图像行列的定义差异,如使用Size()函数时的先列后行,以及在定义Mat对象时的先行后列。同时,还介绍了在定义感兴趣区域时行列坐标的理解,强调了这些细节在图像处理中的重要性。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来源:http://blog.youkuaiyun.com/qq295456059/article/details/51168868#comments

自己之前遇到好几次由于行和列弄错导致指针越界的情况,下面是我总结的一些情况:

 

情况一 使用Size()函数:先列后行

 

1、

IplImage*dst = NULL;
dst =cvCreateImage(cvSize(600, 480), IPL_DEPTH_8U, 3);

 

这里创建的dst是480行600列的,先列后行

 

2、

Mat img = Mat(cv::Size(480, 600), CV_8UC3);

 

定义的img是600行,480列的,先列后行。注意cv::Size的使用。

 

 

情况二 (正常定义Mat):先行后列

 

Mat dst;
dst =Mat(480, 600, CV_8UC3);

 

这里创建的dst是480行600列的,但是先行后列

 

情况三(定义感兴趣区域):

RectROI_rect;
ROI_rect.x=10;
ROI_rect.y=20;

 

这里表示定义的感兴趣区域(矩形)的左上角像素的坐标x,y是(10,20),即位于第20行,第10

 

这些细节很重要,当使用嵌套的for循环遍历图片的时候,如果没有注意行列这一细节的话,很有可能会出现指针越界出错的情况。

 

基础知识补充:

  • rows:

        Mat矩阵的行数;

  • cols: 

        Mat矩阵的列数;

  • size():

        首先size是一个结构体,定义了Mat矩阵内数据的分布形式,数值上有关系式:

         image.size().width==image.cols;        image.size().height==image.rows      

 

Mat在创建的时候,参数顺序是先行后列

 Mat (int rows, int cols, int type)

 

Size在使用的时候,默认是先宽后高,即先列后行。                                      

Size(int width, int height)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