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zoj1233 [Usaco2009Open]干草堆tower
原题地址:http://www.lydsy.com/JudgeOnline/problem.php?id=1233
题意:
奶牛们讨厌黑暗。 为了调整牛棚顶的电灯的亮度,Bessie必须建一座干草堆使得她能够爬上去够到灯泡 。一共有N大包的干草(从1到N编号)依靠传送带连续的传输进牛棚来。第i包干草有一个 宽度W_i。所有的干草包的厚度和高度都为1. Bessie必须利用所有N包干草来建立起干草堆,并且按照他们进牛棚的顺序摆放。她可以相放多少包就放 多少包来建立起tower的地基(当然是紧紧的放在一行中)。接下来他可以放置下一个草包放在之前一级 的上方来建立新的一级。注意:每一级不能比下面的一级宽。她持续的这么放置,直到所有的草包都被安 置完成。她必须按顺序堆放,按照草包进入牛棚的顺序。说得更清楚一些:一旦她将一个草包放在第二级 ,她不能将接下来的草包放在地基上。 Bessie的目标是建立起最高的草包堆。
数据范围
1<=N<=100000,1<=w_i<=10000
题解:
真是妙妙。
容易想到的是从后往前贪心,但是这是错的。
例如:
6
6 2 3 7 10 11
正解是4层:[6,2], [3,7],[10],[11]。
但贪心是3层: [6],[2,3,7],[10,11]。
这是由于前面的层选得多,“替之后的分担了压力”。
这题有一个使其便于DP的结论:
层数最高的是基底层最窄的。
证明:
任意取出一个能使层数最高的方案,设有CA层,把其中从下往上每一层最大的块编号记为Ai;任取一个能使底边最短的方案,设有CB层,把其中从下往上每一层最大的块编号记为Bi。显然A1>=B1,ACB<=BCB,这说明至少存在一个k属于(1,CB),满足Ak-1>=Bk-1且Ak<=Bk。也就是说,方案 A 第K 层完全被方案 B 第K 层包含。构造一个新方案,第K 层往上按方案 A,往下按方案 B,两边都不要的块放中间当第K 层。新方案的层数与 A 相同,而底边长度与 B 相同。证毕。
——zkw大佬
于是转化成dp第一层的最窄宽度,途中记录一下层数。
从n到1dp,令
s
为
dp[i]=min(s[j−1]−s[i−1])
,其中
s[j−1]−s[i−1]>=dp[j]
即
s[j−1]−dp[j]>=s[i−1]
要尽量取最小的
j
,同时使其
单调队列维护弹弹队首队尾即可。
代码:
#include<cstdio>
#include<iostream>
#include<cstring>
#include<algorithm>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int N=100005;
inline int read()
{
int ret=0,w=1; char ch=getchar();
while(ch!='-'&&(ch<'0'||ch>'9')) ch=getchar();
if(ch=='-'){w=-1; ch=getchar();}
while(ch>='0'&&ch<='9') {ret=(ret<<1)+(ret<<3)+ch-'0'; ch=getchar();}
return ret*w;
}
int n,s[N],f[N],g[N],q[N],h,t;
int main()
{
n=read(); h=1; t=1; q[1]=n+1;
for(int i=1;i<=n;i++) s[i]=s[i-1]+read();
for(int i=n;i>=1;i--)
{
while(h<t&&s[q[h+1]-1]-f[q[h+1]]>=s[i-1]) h++;
f[i]=s[q[h]-1]-s[i-1];
g[i]=g[q[h]]+1;
while(h<=t&&s[i-1]-f[i]>=s[q[t]-1]-f[q[t]]) t--;
q[++t]=i;
}
printf("%d\n",g[1]);
return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