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念
用例图(Use Case Diagram)是用来描述用户的需求,从用户角度描述系统的功能,并指出各种功能的执行者,并指出个功能的操作者。
2.常用元素
3.主要属性
1)事件流:描述一个用例在执行时执行者与系统之间的交互过程。
基本流:对用例中常规和预期路径的描述
备选流: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执行了其他的路径
例如:ATM取款用例事件流:
取款-基本流
1.用户插入信用卡
2.输入密码
3.输入取款金额
4.提取现金
5.退出系统,取回信用卡
取款-备选流
1.a如果用户插入无效信用卡,系统显示错误并退出,用例结束。
2.a如果用户输入错误密码,系统显示错误并提示用户重新输入密码,重新回到基本流步骤2;三次输入密码错误后,信用卡被吞,用例结束。
2)前置条件:用例执行的前提条件,描述在什么条件下可以开始执行一个事件流。
3)后置条件:用例结束时系统的状态,避免出现系统处于不明确状态的情况。
前置条件和后置条件用于用例的验证和评审
4.用例的粒度和范围
粒度:
概述级:商业目标
用户目标级:用户使用系统的目的
子功能级:细化的用户目标
范围:
概述级:整个企业
用户目标级:系统的边界
子功能级:一个子系统或一个组件
例如:
概述级:
用户目标级
子功能级
5.用例注意点
- 清晰的定义系统边界
- 防止用例过多
- 从执行者的角度来命名用例
- 用例描述正规程度
- 避免执行者的名字不一致
- 避免执行者和用例之间的关系太复杂
- 注意用例的大小是否恰当
- 避免用例描述混乱
- 区分用例分解和功能分解
- 避免客户不能理解用例的情况发生
- 有些场合,用用例来描述需求是不合适的
6.实践:机房收费系统用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