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面向对象编程OOP
Python的面向对象编程
(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简称OOP)是一种编程范式,它使用“对象”来设计应用程序和计算机程序。这些对象由数据和能够操作这些数据的方法组成。面向对象编程的主要目标是提高软件的可重用性、可维护性和灵活性。在Python中,面向对象编程具有以下几个核心概念:
-
类(Class):
-
类是创建对象的模板或蓝图。它定义了一组属性(称为字段或变量),以及操作这些数据的方法。一个类可以包括基本的数据属性(静态的信息片段),以及能够对数据执行特定功能的方法。
-
-
对象(Object):
-
对象是类的实例。如果类是蓝图,对象就是根据这个蓝图构建的房子。每个对象都拥有类定义的字段和方法的具体实例。即便两个对象来自同一个类,它们也可以拥有不同的数据属性。
-
-
封装(Encapsulation):
-
封装是面向对象编程的一个主要特点,指的是将对象的数据(属性)和代码(方法)捆绑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单元。在封装的概念中,类通常会防止外部代码直接访问内部数据结构,而是通过方法(称为getter和setter)来操作数据,这提供了更好的数据控制和更容易的维护。
-
-
继承(Inheritance):
-
继承允许一个类(称为子类或派生类)继承另一个类(称为父类或基类)的属性和方法。子类重用父类的代码可以减少冗余,而且子类可以扩展或修改从父类继承的行为,这提高了代码的可用性和可扩展性。
-
-
多态(Polymorphism):
-
多态是指同一个接口支持不同的底层形态(数据类型)。在Python中,多态表现为可以通过相同的接口调用不同类的方法,具体调用哪个方法取决于调用方法的对象。比如,不同的类可能都定义了一个相同的方法名,但是每个类的该方法的具体实现可能不同。
-
-
抽象(Abstraction):
-
抽象是简化复杂的现实问题的方法,它通常用于隐藏复杂度,只显示最相关的细节。在Python中,可以使用抽象类来定义不能直接实例化的类,这些抽象类意在专门为其他类提供基本的、通用的功能模板,具体实现则留给继承了抽象类的子类。
-
通过使用这些OOP原则,Python程序员能够创建可读性强、易于扩展和维护的应用程序。
2.常用方法及代码实现
① 类和对象
创建一个类,实例化一个对象并调用类中定义的方法。
# 常见的类和对象
class Foo: # 定义一个Foo类,包含两个方法Bar和Hello
def Bar(self): # Bar是Foo类的一个方法,不接受除 self(指向类实例本身的引用)之外的任何参数。当Bar方法调用时它会打印字符串"Cheney"
print('Cheney')
def Hello(self,name): # Hello是Foo类的另一个方法,接受一个参数name以及隐式的self参数。该方法打印一句格式化字符串,其中包含传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