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模型学习路径
大模型学习可以理解为训练一个猴子,行业内人士称训练的过程是炼丹,这也有一定的道理,因为大模型学会哪些知识都是不可控的,需要多次尝试,需要一定的运气成分在里面。
大模型学习知识的本质,其实就是把文本转换成的数字,写入大模型的词汇表里,词汇表是个大型的空间矩阵,空间矩阵每个维度(列),就是代表了某个词的一个含义,比如:苹果有水果和手机等多种含义。大模型学习过程就是通过训练,把现实世界的词汇含义,映射到此表空间内。

大模型的维度非常多,像chatGPT达到了12500个维度,词空间矩阵是非常庞大的。再看下图,这是大模型的学习过程,目前主流是预训练-SFT训练和强化学习三个阶段。

预训练阶段:这个阶段完成后,模型可实现类似完形填空的效果。
大量的文本数据:预训练模型通常是在海量的文本数据上进行训练,这些数据涵盖了不同的领域、风格和表达方式。通过这些数据,模型能够接触到丰富的语法结构、句法规则和上下文关联等语言信息。例如,模型可以学习到“猫”和“狗”是常见的动物,甚至能理解它们通常出现在相似的上下文中(如:“猫喜欢吃鱼”与“狗喜欢吃肉”),从而掌握这些动物的基本语义。
SFT训练:这个阶段是可以实现基本的问答效果
指令微调的目标就是让模型在面对特定任务时,能够通过给定的指令进行有效的理解和处理。通过“指令微调”,模型不仅能更好地完成像问答、摘要生成、机器翻译等常见任务,还能提高在对话式AI、个性化推荐等应用中的表现。简而言之,SFT是为了让模型在面对具体任务时,能按预期提供更加精准和符合需求的结果。
强化学习与人类反馈(RLHF):这个阶段是为了实现回答符合人类偏好
基于人类反馈的强化学习(Reinforcement Learning from Human Feedback,RLHF)是一种将强化学习与人类反馈结合的方法,旨在优化模型的行为和输出,使其更加符合人类的期望。通过引入人类反馈,RLHF帮助模型更好地理解和满足人类的偏好,生成更自然、更符合人类意图的输出。
在强化学习与人类反馈(RLHF)的训练框架中,我们可以用一个类比来帮助理解:它就像是一个高中生备战高考的全过程。首先,这个高中生通过三年的日常学习积累了大量的基础知识(类似于模型的预训练),为接下来的高考专项训练奠定了基础。然后,他通过模拟考试(类似于有监督微调SFT)来针对性地提高应试能力。而在强化学习阶段,学生需要根据模拟考试的反馈进行调整,优化答题策略,这就像是模型在RLHF中根据人类反馈不断优化自身行为。奖励模型就像是老师根据学生表现给出的评分,帮助学生找到改进的方向,最终通过这种反馈机制使模型更符合人类的期望,表现更好。
现在各家的训练过程大同小异,都有自己的诀窍在里面,目前训练最难的不是算法,而是数据,高精度数据会显著提升训练效果,数据已经成为大模型的核心竞争力!
2、学习过程原理

a. 数据输入与预处理
首先要对数据进行预处理,主要是将海量文本拆分为固定长度的短句,再通过分词器和词嵌入技术,将文本转为向量,
类似:苹果->[0.2,0.4,0.1,0.7]

数据集
-
模型通常在海量的文本数据(如网页、书籍、对话等)上进行训练,数据涵盖多种语言、领域和风格。
-
分词
文本被分解为词、子词或字符(通过如BPE或WordPiece的分词算法),并转换为数字表示(词嵌入,Embedding)。
-
上下文窗口
Transformer以固定长度的序列(Context Window)处理输入,序列中的每个词都有对应的嵌入向量。
b. 自注意力机制计算:



- 下一个tokens的预测过程 经过QKV计算后,得到输入序列的注意力权重,然后与线性层词典表做矩阵乘法,在做softmax,计算出文字概率
简化的计算示例


- 反向传播
梯度:就是损失函数对模型参数的偏导数(导数是对一个变量求导,偏导数是对多个变量求导)
反向传播:就是根据计算梯度,用学习率*梯度得到的值,更新每一层的权重参数

c. 前馈网络与层堆叠
-
特征转换
每一层的全连接前馈网络对注意力机制的输出进行非线性变换,进一步提取和整合特征。
-
多层堆叠
Transformer通常包含数十到数百层,每层处理的信息逐渐抽象,从词级别到句子、段落级别的语义。
d. 反向更新:根据前向和反向传播计算结果,由损失函数计算出差值,反向更新模型参数,使词向量数值逼近现实世界词汇含义。
Transformer模型通过反向传播算法更新参数,从而“学习”知识。这是深度学习的核心机制,具体步骤如下:
-
前向传播
- 输入数据(例如分词后的文本序列)经过Transformer的各层(自注意力、前馈网络等),生成输出(如预测下一个词的概率分布)。
- 输出与真实标签(Ground Truth)比较,计算损失函数(如交叉熵损失)。
-
反向传播
损失函数对模型参数(如权重矩阵、偏置)的梯度通过链式法则计算。
- 从输出层逐层向输入层反向传播,计算每一层参数的梯度。
- 例如,自注意力机制的权重、词嵌入矩阵等都会根据梯度更新。
-
参数更新
使用优化算法(如Adam)根据梯度更新模型参数,目标是最小化损失函数。
- 更新公式:参数 = 参数 - 学习率 * 梯度。
- 这一过程反复迭代,使模型逐步逼近数据分布,学习到语言模式和知识。
举例说明
输入句子:“今天是星期_”,模型预测“五”。
-
如果预测错误(真实答案是“二”),损失函数计算误差。
-
反向传播计算每一层(自注意力、前馈网络等)的梯度,更新权重。
-
经过多次迭代,模型学会正确预测“星期二”。
3.知识的“存储”:模型参数
大模型知识主要存储在safetensor文件内,文件大小随模型大小增大。
参数组成:
Transformer模型包含数十亿到千亿个参数,主要包括:
-
词嵌入矩阵
将词或子词映射到高维向量,编码词的语义和语法信息。
-
自注意力层的权重
包括查询(Query)、键(Key)、值(Value)矩阵,用于捕获词之间的上下文关系。
-
前馈神经网络权重
处理每一层的特征转换,提取更抽象的模式。
-
偏置和层归一化参数
用于稳定和调整模型输出

普通人如何抓住AI大模型的风口?
领取方式在文末
为什么要学习大模型?
目前AI大模型的技术岗位与能力培养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 , 大模型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 正逐渐成为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引擎 。大模型以其强大的数据处理和模式识别能力, 广泛应用于自然语言处理 、计算机视觉 、 智能推荐等领域 ,为各行各业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和机遇 。
目前,开源人工智能大模型已应用于医疗、政务、法律、汽车、娱乐、金融、互联网、教育、制造业、企业服务等多个场景,其中,应用于金融、企业服务、制造业和法律领域的大模型在本次调研中占比超过 30%。

随着AI大模型技术的迅速发展,相关岗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大模型产业链催生了一批高薪新职业:

人工智能大潮已来,不加入就可能被淘汰。如果你是技术人,尤其是互联网从业者,现在就开始学习AI大模型技术,真的是给你的人生一个重要建议!
最后
只要你真心想学习AI大模型技术,这份精心整理的学习资料我愿意无偿分享给你,但是想学技术去乱搞的人别来找我!
在当前这个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时代,AI大模型正在深刻改变各行各业。我国对高水平AI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真正懂技术、能落地的人才依旧紧缺。我也希望通过这份资料,能够帮助更多有志于AI领域的朋友入门并深入学习。
真诚无偿分享!!!
vx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
加上后会一个个给大家发

大模型全套学习资料展示
自我们与MoPaaS魔泊云合作以来,我们不断打磨课程体系与技术内容,在细节上精益求精,同时在技术层面也新增了许多前沿且实用的内容,力求为大家带来更系统、更实战、更落地的大模型学习体验。

希望这份系统、实用的大模型学习路径,能够帮助你从零入门,进阶到实战,真正掌握AI时代的核心技能!
01 教学内容

-
从零到精通完整闭环:【基础理论 →RAG开发 → Agent设计 → 模型微调与私有化部署调→热门技术】5大模块,内容比传统教材更贴近企业实战!
-
大量真实项目案例: 带你亲自上手搞数据清洗、模型调优这些硬核操作,把课本知识变成真本事!
02适学人群
应届毕业生: 无工作经验但想要系统学习AI大模型技术,期待通过实战项目掌握核心技术。
零基础转型: 非技术背景但关注AI应用场景,计划通过低代码工具实现“AI+行业”跨界。
业务赋能突破瓶颈: 传统开发者(Java/前端等)学习Transformer架构与LangChain框架,向AI全栈工程师转型。

vx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

本教程比较珍贵,仅限大家自行学习,不要传播!更严禁商用!
03 入门到进阶学习路线图
大模型学习路线图,整体分为5个大的阶段:

04 视频和书籍PDF合集

从0到掌握主流大模型技术视频教程(涵盖模型训练、微调、RAG、LangChain、Agent开发等实战方向)

新手必备的大模型学习PDF书单来了!全是硬核知识,帮你少走弯路(不吹牛,真有用)

05 行业报告+白皮书合集
收集70+报告与白皮书,了解行业最新动态!

06 90+份面试题/经验
AI大模型岗位面试经验总结(谁学技术不是为了赚$呢,找个好的岗位很重要)

07 deepseek部署包+技巧大全

由于篇幅有限
只展示部分资料
并且还在持续更新中…
真诚无偿分享!!!
vx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
加上后会一个个给大家发

2201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