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能帮科研人做什么?科学指南针 2025 发布 3 大智能体,还设 1000 万研发基金

“AI 能校对论文格式吗?”“能自动画 origin 插图吗?”“计算文件怎么查错?”—— 这些科研人在 AI 里常搜的问题,科学指南针在 2025 产品服务发布会上,用 “科研智能体” 给出了落地答案

创始人潘予提出:“科研智能体不是‘聊天机器人’,是能解决具体问题的‘虚拟助手’。” 今年已落地 3 个核心智能体:

生物电镜 AI 识别智能体:传统生物电镜要 “寄样 - 等拍片 - 等分析”,现在能 “边拍边标”,科研人看着样品被拍摄,AI 同步标注超微结构,实时看懂结果 —— 这背后是 “AI 算法 + 仪器 + 工程师” 的联动,也是科学指南针 “星辰发布” 的首个 AI 产品(“星辰” 寓意 “小产品聚成大变革”,像《人类群星闪耀时》里的历史突破)。

模拟计算源文件审核智能体:针对 “论文计算结果可信吗” 的行业痛点,能自动查 VASP 软件参数(比如模型假设、边界条件)、验文件是否拼接,还给改进建议。潘予说:“有位计算大佬说‘计算要让工业界信,才有用’,这个智能体就是要建‘计算信任’,让计算走出学术圈。”

AI 智能下单助手:科研人常问 “我该选什么测试参数?”,这个助手能参考 “优质案例 + 风险案例” 推荐方案,填参数时还会预警 “这个设置可能有偏差”,不懂就点 “常见错误提醒”—— 对比传统 “查文献 + 问工程师”,填单时间省 60%,选错参数的概率降 80%。

为了让更多科研人用上 AI,科学指南针还设了 “1000 万 AI + 分析测试研发基金”,不管是高校团队还是检测同行,只要想做 “AI 科研工具”,都能申请资金和资源支持。潘予强调:“AI for Science 是确定的浪潮,没人能做‘大而全’的产品,要靠大家一起做‘小而精’的工具。”

除了智能体,“AI 智慧检测 3.0” 还覆盖全流程:数据分析(XPS、TEM 等工具)、服务保障(超时必赔、七天复测)、仪器支撑(3.2 亿原值设备,广州 / 上海 / 济南实验室升级)—— 目标就是 “让检测拥抱 AI,让科研更高效”。

评论
成就一亿技术人!
拼手气红包6.0元
还能输入1000个字符
 
红包 添加红包
表情包 插入表情
 条评论被折叠 查看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