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制造与智慧物流的浪潮中,AGV无人叉车的硬件系统如同人类的骨骼与神经系统,直接决定了设备的性能边界与应用场景。从毫米级定位到全地形适应,其硬件架构的每一个组件都承载着 “高效、安全、柔性” 的工业搬运需求。
一、核心硬件架构:从 “感知” 到 “执行” 的全链路解析
1.导航定位系统:AGV 的 “眼睛” 与 “大脑”
①激光 SLAM 导航:通过激光雷达发射数百束激光,构建环境地图并实时定位,适用于仓储、产线等结构化场景。
海豚之星AiTEN的潜伏顶升式平台配送、搬运机器人TP100,可采用前后2颗激光雷达融合导航,导航精度可达±10mm,也可采用激光SLAM+二维码辅助导航,导航精度可达±10mm。
②视觉导航:依托高清摄像头与AI图像识别,可识别地面二维码、色带或自然特征,成本较激光方案低30%,适合电商分拣中心等动态环境。
③混合导航:部分高端机型融合 UWB(超宽带)与惯性导航,在无GPS的室内场景中仍能保持路径稳定,如半导体工厂的无尘车间应用。
2.驱动与运动系统:动力与灵活性的平衡
①驱动单元:采用永磁同步电机或直流无刷电机,搭配行星齿轮箱,实现1.5-3吨负载下的平滑启停。海豚之星AR15的爬坡能力达5°,满足立体库上下坡需求。
②转向机构:全向轮设计(如麦克纳姆轮)可实现 360°平移,海豚之星窄巷道料箱搬运机器人ML03的转弯半径仅0.69米,比传统叉车减少50%通道占用。
3.感知与安全组件:360°防护网的构建
①多传感器融合:配备多种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周围环境,支持平面360°安全停障。当检测到前方有人或物体时,AGV会立刻急停。
②机械安全设计:防撞触边与缓冲器可吸收碰撞能量,确保人机协同场景中的安全冗余,符合CE认证。
二、硬件技术升级:应对行业痛点的创新突破
1.电池与能源管理
磷酸铁锂电池替代传统铅酸电池,续航能力提升,具备高安安全性、充放电循环次数高达2000次,电池支持快充,额定工况续航达6~8h,充电时间小于2小时,满足24小时连续作业。
2.模块化机械结构
模块化设计,多载具兼容,满足多样化的搬运任务,具备强大举升能力的前移式搬运、堆垛机器人AR20可实现生产线物料搬运、跨车间周转,确保各个环节实现高效物流衔接,亦能轻松完成货架的货物存取操作。
潜伏式AGV的车身高度仅200mm左右,能钻入货架底部完成托盘顶升,适用于电商仓库的 “货到人” 拣选场景。
3.边缘计算与通信硬件
支持双频大功率Wi-Fi6,信号覆盖双倍提升,可扩展工业级以太网支持。
支持AI感知识别多规格、多色的栈板以及料架、料笼等,可多角度、高精度、自适应识别,实现稳定取货、放货。
结语:硬件定义边界,软件释放潜能
AGV 无人叉车的硬件进化始终围绕 “降本、增效、提质” 的核心目标。从激光导航的首次商用,到如今多传感器融合与AI边缘计算的普及,每一次硬件迭代都在拓展工业自动化的边界。对于企业而言,基于场景需求选择适配的硬件方案,不仅能提升搬运效率 30%-50%,更能为未来柔性制造升级奠定物理基础。
作为智能物流解决方案领域的企业,AiTEN海豚之星始终聚焦“智慧工厂”场景,深度整合技术创新与行业需求,已为全球200余家制造业客户提供全方位服务:依托全系列搬运机器人产品矩阵覆盖多样化搬运场景,自研行业级智能调度系统实现多设备高效协同,并通过覆盖售前规划、部署实施到运维优化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助力企业实现物流智能化转型,持续赋能制造业数字化升级与高质量发展。
原文:海豚之星机器人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