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疯”的年轻人,带火这个千亿级的市场

职场压力、失业危机、意义贫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被置于“发疯”边缘,通过“疗愈”寻求情绪稳定。

95后兴起“抱树疗愈”,表示“比抱男朋友更爽”,各大城市里涌现“睡眠馆”,年轻人组团,久违地睡上一场好觉,也有高压力人群租用“精神抚慰犬”,让身心得到一次大放松。

全球健康研究所(GWI)2023年的报告显示,中国的“精神康养”(Mental wellness)市场规模约为1399亿元,包含冥想、正念、睡眠健康等多个领域,而全球的疗愈经济将于2025年,达到7万亿美元。

一条采访了5位“新疗愈”体验者和疗愈师,年龄从95后到80后,他们将“照顾自我情绪”当做日常习惯,“就好像汽车行驶在公路上,需要不断加油一样。”

01 抱树3次,让我成为“野人”

我是从2023年5月开始认真“抱树”的,在此之前,我曾经历过非常严重的抑郁和迷茫期。

当时我刚从南京一家头部电商公司辞职。我的日常工作是996模式,碰到大促的时候要加班到凌晨2点,第二天早上还要9点准时到公司给领导泡茶。

我是学文学的,特别感性,但我每天面对的工作不是数据就是销售,完全在压抑我的天性。离职前,我的抑郁情绪到达顶峰,每天中午,我都会利用午餐时间打车直奔长江,站在悬崖边看湍急的江水,那里有一块石碑,是陶行知写的,上面有6个字——想一想,死不得。

辞职之后,我去看了心理医生,但没有什么帮助。我好像很难开口交流,因为长久以来,我都觉得人与人之间存在天然的隔阂,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成长环境和天性,并不存在真正的感同身受,所以我更倾向于在大自然里寻找安慰和寄托。

“抱树疗愈”起源于北欧,芬兰每年夏天都会举办“抱树大赛”,有研究说,树木会释放一种植物素,这种化学物质可以帮助我们减轻压力。

我曾经也去上过禅修班,佛家说的“色声香味触法”,我觉得“抱树”本质上有点儿像这种行为。

我第一次抱的是古树,在北京颐和园,一棵成长于清朝时期的松柏。

它有着被太阳炙烤的温暖的表皮,我尽量将整个身体贴住树干,然后静下来感受自己的呼吸。由于贴得很紧,我甚至听到了自己的心跳声,这就有点像在抱我的男朋友一样。

但整个过程只持续了5分钟,有太多人停下来看我了,其实我并不在意,但有一对情侣,女孩说想要加入,她男朋友说树好脏,我就觉得很下头,沉浸的心情被打扰了,我从来觉得跟自然有关的东西,泥土也好,灰尘也好,都不会是脏的。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