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幅所限,本文只提供部分资料内容,完整资料请看下面链接
https://download.youkuaiyun.com/download/AI_data_cloud/88309851
资料解读:面向数字生态的构件化企业架构
详细资料请看本解读文章的最后内容。
在当今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时代背景下,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如何在数字生态中构建高效、灵活且具有竞争力的企业架构,成为众多企业关注的焦点。《面向数字生态的构件化企业架构》这一资料深入探讨了这一关键议题。
资料开篇阐述了企业架构与中台的新趋势。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深入,企业意识到自身的复杂性远超想象,传统的软件开发模式已难以满足需求,于是开始借鉴制造业、建筑业的成熟经验。金融行业就是典型代表,在《金融街论坛年会》中明确指出,金融数字化转型需要科学研判方向,将数字元素融入金融服务全流程,贯穿业务运营全链条。这意味着要健全金融科技治理体系,加强顶层设计,制定数字化转型战略。同时,激活数字化经营新动能,建立敏捷化创新体系,夯实业务中台、数据中台和技术中台。这些中台各自承担着不同的功能,业务中台整合了用户、营销、产品等多方面的业务能力;数据中台负责采集、集成、服务和资产化数据;技术中台则提供认证、流程等技术支撑,共同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筑牢根基。
那么,为什么要提出聚合架构呢?这是因为当前存在超大规模软件需求和较低标准化产出能力之间的矛盾。从业务视角来看,需要实现业务思维结构化和软件设计标准化,推动业务数据化、数据资产化;从技术视角出发,则要做到技术可视化、运维业务化,以及基础设施弹性化、编排服务化等。聚合架构正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诞生,它涵盖了业务架构、应用架构、技术架构等多个层面,强调架构资产应具备明确性、清晰性、灵活性、高效性和友好性。
聚合架构的设计与实施过程是资料的核心内容之一。在业务架构设计方面,战略设计、组织设计起着关键作用,其中柔性组织的构建是适应康威定律的重要尝试,它关注企业的能力载体,使业务设计能够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变化灵活调整。构件分析是业务架构设计的关键环节,目前存在业务侧参与度不足的问题,导致构件定义困难。因此,强调业务人员的深度参与至关重要。通过业务元模型和业务构件元模型,可以最终识别出构件,例如在实名验证业务中,涉及申请构件、验证流程构件等多种构件。同时,业务构件的模板化设计也为其可组装、可配置提供了便利。
应用架构设计包括应用构件设计和应用编排。应用构件设计基于业务构件的模板化,通过参数赋值形成业务实例;应用编排则分为活动级和领域级,不同的应用组件和逻辑功能在其中相互协作,以满足不同业务场景的需求。整个架构设计过程需要多方协同合作,业务人员、企业架构师、需求分析人员、产品经理、项目架构与开发人员以及 PMO 和项目经理等各自承担不同职责,共同推动项目从可行性研究、立项、需求分析到开发、测试、验收的全流程顺利进行。
展望聚合架构与软件的数字化未来,标准化开发是重要方向。目前软件开发存在效率低、成本高、行业级复用困难等问题,而《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指导,强调全域标准化深度发展,在金融、通信等领域推进标准研制。业务架构在数字化转型中具有独特价值,企业必须驾驭软件和数据,将业务思维结构化。同时,培养具备数字素养的人才至关重要,《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对此提出了明确目标。
总之,在数字生态时代,企业架构的变革势在必行。聚合架构为企业提供了一种创新的解决方案,通过整合业务与技术,提升架构资产质量,实现企业架构的可演进和可管理。它不仅有助于企业解决当前面临的实际问题,还为企业在未来的 “无人区之战” 中培养独特的方法论体系。接下来请您阅读下面的详细资料吧。





(附下载方式)&spm=1001.2101.3001.5002&articleId=147904318&d=1&t=3&u=3ef99bad6962475583ace3b9487b1f57)
383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