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鲁瓦 - 古尔汉:外化思维的技术起源与人类进化
记忆的传递与文化的物质性
在探讨人类起源这一问题时,勒鲁瓦 - 古尔汉肯定了技术与人类进化之间的紧密联系。他认为,从生物学角度看,人类与其他脊椎动物之间并没有绝对的“鸿沟”,人类的独特性并非源于生物层面的新特征,如更大的大脑或其他身体属性。“人类生物学上无可辩驳的唯一标准是工具的存在”,识别人类时,即便从手部解剖学角度出发,也必然涉及技术问题。
勒鲁瓦 - 古尔汉独特的观点在于,他不将技术性作为动物与人类的界限,而是认为所有生物在某种程度上都是“技术性”的,它们利用有机结构内的“神经 - 运动设备”来实施受心理因素引导的行动。人类的绝对突破在于认知层面的转变,这种转变发生在技术领域。心理上的独特性并非工具本身,而是在使用工具时构建的新颖手势链,这些手势链能够在人类群体中传播。
动物的记忆由物种的进化发展决定,包括在生活经历中获得的记忆,这是每个生物体继承的神经机制的功能。而人类记忆以语言为载体,完全社会化,构成了代代相传的实践宝库。语言本质上也是一种工具,一个词要成为语言,必须能从个体中“分离”出来,它是一种“物质”对象,一种必须学习才能用于交流的人造工具。记忆因此完全外在于个体,没有动物会利用这种通过外部设备世代保存的集体、外化、物质化的记忆。
随着人类文化 - 技术的进化,出现了越来越高效和庞大的外部化记忆,这些记忆延长并巩固了受个体大脑容量限制的个体记忆。当时的自动机器或计算机程序加速了这一进程,人类的“制造”能力已外化为自动化技术,电子技术甚至突破了人类智力思维所谓的“神圣界限”。我们现在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与“会思考的机器”交流,这些机器能比人类大脑更快、更准确地思考。机器哲学家甚至可能击败人类哲学家,因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31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