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通信系统性能退化与配电网电能质量问题分析
光通信系统性能退化
在光通信系统中,为确保傅里叶变换在频域和时域之间的平滑过渡,数据形状被设定为超高斯I型。输入源采用连续波(CW)激光器,其功率可调节,同时考虑了激光相位噪声和线宽的随机和理想特性。
在发射端,对低通贝塞尔滤波器进行校准,该滤波器的极点数量为5,频谱为10 GHz,这一操作提升了系统的稳定性和质量。在接收端,输入级安装了一个阶数为1、频谱范围为60 GHz的具有超高斯分布的带通滤波器,用于捕获信号。此外,还使用了PIN二极管来恢复原始信号,其特性由量子效率和暗电流来表征。最后,使用误码率(BER)估计器和Q表来获取并显示误码率值、平均眼图开度和Q因子的结果。
以下是对不同光纤长度和激光功率下系统性能的研究结果:
- 误码率与激光功率关系 :针对100 km和160 km的光纤长度,绘制了激光功率从5 mW到17.5 mW变化时的误码率曲线。结果显示,随着光源处光功率的增加,误码率也随之上升。
- 输出光功率与输入光功率关系 :输出光功率与输入光功率的关系图表明,由于自相位调制(SPM),输出端接收到的光功率会降低。
- 光功率频谱 :获取了不同光功率下的光功率频谱,并比较了使用理想、洛伦兹和矩形滤波器时,输入功率为17.5 mW时光纤输入和输出端的光频谱。观察发现,由于SPM的影响,脉冲会变宽,并且随着脉冲在光纤中传输,其功率也会降低。
- 眼图分析 :对于100 km的光纤长度,不同输入光功率下的眼图显示,随着光源光功率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