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RAG概述
RAG(Retrieval-Augmented Generation,检索增强生成)是当前AI大模型领域的重要技术范式,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外部知识检索与大语言模型生成能力的结合,解决纯生成模型存在的"幻觉"(Hallucination)和知识滞后问题。
与传统大模型相比,RAG具有三大优势:
知识实时性:通过连接最新数据库/文档,突破大模型训练数据的时间限制
可信度提升:基于检索到的证据生成答案,减少虚构内容
成本效益:无需重新训练模型即可扩展知识,适合企业级应用
典型应用场景包括:智能客服、医疗问答、法律咨询等需要精准知识的领域。
二、RAG技术架构解析
一个完整的RAG系统包含三个核心组件:
1.检索模块(Retriever)
向量数据库:采用FAISS、Milvus等存储文档向量
检索算法:稠密检索(Dense Retrieval)+ 稀疏检索(BM25)混合策略
关键创新:ColBERT的延迟交互机制、DPR的端到端训练
2.生成模块(Generator)
大模型选择:LLaMA-3、GPT-4等作为生成底座
上下文注入:通过Prompt Engineering将检索结果融入生成过程
优化技术:FLARE(动态检索)、RETRO(递归检索)
3.评估反馈闭环
RAGAS评估框架:从忠实度、答案相关性等维度量化效果
主动学习:基于用户反馈优化检索策略
三、关键技术实现方案
1.高效检索实现
混合检索策略
from transformers import AutoTokenizer, AutoModel
import faiss
import numpy as np
# 初始化模型
tokenizer = AutoTokenizer.from_pretrained("be
一文读懂RAG技术原理与发展趋势

最低0.47元/天 解锁文章
343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