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基本概念
-
计算机网络:由多台计算机和网络设备通过通信链路连接,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换。
-
节点:网络中的设备,如计算机、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等。
-
链路:连接节点的物理或逻辑通道,如光纤、电缆、无线信号等。
2. 网络分类
-
按覆盖范围:
-
局域网(LAN):覆盖小范围,如家庭、办公室。
-
城域网(MAN):覆盖城市范围。
-
广域网(WAN):覆盖国家或全球,如互联网。
-
-
按传输介质:
-
有线网络:如以太网、光纤。
-
无线网络:如Wi-Fi、蓝牙。
-
-
按拓扑结构:
-
总线型:所有设备共享一条通信线路。
-
星型:所有设备连接到一个中心节点。
-
环型:设备通过环形链路连接。
-
网状型:设备间有多条路径连接。
-
3. 网络协议
-
协议:设备间通信的规则和标准。
-
TCP/IP模型:
-
应用层:提供用户服务,如HTTP、FTP。
-
传输层:提供端到端通信,如TCP、UDP。
-
网络层:负责数据包的路由和转发,如IP。
-
链路层:负责物理传输,如以太网、Wi-Fi。
-
-
OSI模型:七层模型,从物理层到应用层,详细定义了网络通信的每一层功能。
4. IP地址与子网划分
-
IP地址:标识网络中的设备,分为IPv4和IPv6。
-
子网划分:通过子网掩码将IP地址划分为网络部分和主机部分,便于管理和优化网络性能。
5. 网络设备
-
路由器:连接不同网络,负责数据包的路由选择。
-
交换机:在局域网内转发数据帧。
-
网桥:连接两个局域网段。
-
集线器:多端口的中继器,用于连接多个设备。
6. 网络安全
-
防火墙:监控和控制网络流量,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
-
加密技术:如SSL/TLS,保护数据传输安全。
-
VPN:通过加密通道在公共网络上建立安全连接。
7. 网络服务
-
DNS:将域名转换为IP地址。
-
DHCP:自动分配IP地址给网络设备。
-
电子邮件:通过SMTP、POP3、IMAP等协议传输邮件。
-
Web服务:通过HTTP/HTTPS协议提供网页访问。
8. 网络性能
-
带宽:网络传输数据的能力,通常以bps为单位。
-
延迟:数据从发送端到接收端的时间。
-
吞吐量:单位时间内成功传输的数据量。
-
丢包率:传输过程中丢失的数据包比例。
9. 网络管理
-
SNMP:用于监控和管理网络设备。
-
网络监控工具:如Wireshark、Nagios,用于分析和诊断网络问题。
10. 未来趋势
-
5G网络:提供更高的速度和更低的延迟。
-
物联网(IoT):将更多设备接入网络,实现智能化管理。
-
云计算:通过网络提供计算资源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