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 Spring Boot 应用开发课程的过程中,我收获颇丰,对项目开发流程、各类工具及技术有了深入的理解与实践。以下是我对课程中几个关键部分的心得总结。
一、完整的项目开发流程
- 需求分析
在项目开始阶段,明确业务需求至关重要。这涉及与客户或相关利益者的沟通,梳理出系统的功能模块、性能要求、数据需求等。例如在开发一个博客系统时,需要确定用户注册登录、文章发布与管理、评论功能等具体需求。 - 设计阶段
- 架构设计:基于 Spring Boot 框架,确定整体的架构分层,如表现层(Controller)负责处理 HTTP 请求与响应,业务层(Service)处理具体业务逻辑,数据访问层(Repository)负责与数据库交互。同时,考虑系统的扩展性与可维护性,合理设计模块间的接口与交互方式。
- 数据库设计:根据业务需求,设计数据库的表结构。例如博客系统中,可能需要设计用户表、文章表、评论表等,定义各表的字段、主键、外键以及表与表之间的关系。
- 编码实现
- 搭建 Spring Boot 项目:利用 Spring Initializr 快速创建项目骨架,配置好所需的依赖,如 Spring Web 用于 Web 开发、Spring Data JPA 用于数据库操作等。
- 开发各层代码:在 Controller 层编写处理请求的方法,调用 Service 层的业务逻辑方法,Service 层调用 Repository 层进行数据持久化操作。例如,实现用户注册功能时,Controller 接收用户注册信息,Service 层进行数据验证与加密处理,Repository 层将用户信息保存到数据库。
- 测试阶段
- 单元测试:使用 JUnit 对各个组件进行单元测试,确保每个方法的功能正确性。例如对 Service 层的业务方法进行测试,验证输入不同参数时的输出结果是否符合预期。
- 集成测试:测试不同组件之间的集成是否正常,如 Controller 与 Service 之间、Service 与 Repository 之间的交互是否正确。可以使用 Spring Boot 提供的测试支持来模拟 HTTP 请求进行集成测试。
- 部署上线
将开发好的项目部署到服务器上。可以选择云服务器,如阿里云、腾讯云等,通过打包项目为 Jar 包,上传到服务器并使用命令行启动。同时,配置好服务器的网络、安全组等相关设置,确保项目能够对外提供服务。
二、Postman 测试接口的使用教程
- 安装与启动
从 Postman 官网下载并安装适合自己操作系统的版本,安装完成后启动 Postman。 - 创建请求
- 选择请求方法:根据接口的定义,选择相应的 HTTP 请求方法,如 GET、POST、PUT、DELETE 等。例如,获取文章列表接口通常使用 GET 方法,创建文章接口使用 POST 方法。
- 填写请求 URL:输入接口的完整 URL 地址,包括主机地址、端口号(如果有)和接口路径。例如:
http://localhost:8080/api/articles
。
- 设置请求参数
- GET 请求参数:如果是 GET 请求,参数通常在 URL 中以查询字符串的形式传递。例如:
http://localhost:8080/api/articles?page=1&size=10
,其中page
和size
就是请求参数。 - POST 请求参数:对于 POST 请求,若接口接收 JSON 数据,在 Body 选项卡中选择
raw
,并将数据格式设置为JSON (application/json)
,然后在文本框中输入 JSON 格式的请求数据。例如:
- GET 请求参数:如果是 GET 请求,参数通常在 URL 中以查询字符串的形式传递。例如:
{
"title": "New Article",
"content": "This is the content of the new article"
}
- 发送请求与查看响应
点击 Send 按钮发送请求,Postman 会显示接口的响应结果。在响应区域,可以查看响应状态码(如 200 表示成功,400 表示请求错误等)、响应头信息以及响应体内容。如果响应体是 JSON 格式数据,Postman 会自动格式化显示,方便查看。
三、JUnit 单元测试的简单教程
- 添加依赖
在 Spring Boot 项目的pom.xml
文件中添加 JUnit 依赖:
<dependency>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boot</groupId>
<artifactId>spring-boot-starter-test</artifactId>
<scope>test</scope>
</dependency>
- 创建测试类
在src/test/java
目录下创建与被测试类相对应的测试类,命名规则通常为被测试类名 + Test
。例如,要测试UserService
类,创建UserServiceTest
类。 - 编写测试方法
- 测试方法的注解:使用
@Test
注解标记测试方法。例如:
- 测试方法的注解:使用
import org.junit.jupiter.api.Test;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beans.factory.annotation.Autowired;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boot.test.context.SpringBootTest;
@SpringBootTest
public class UserServiceTest {
@Autowired
private UserService userService;
@Test
public void testFindUserById() {
Long userId = 1L;
User user = userService.findUserById(userId);
// 断言用户不为空
org.junit.jupiter.api.Assertions.assertNotNull(user);
}
}
- 断言:使用
Assertions
类中的方法对测试结果进行断言,验证是否符合预期。如上述代码中使用assertNotNull
方法断言findUserById
方法返回的用户对象不为空。
四、函数式编程的 lambda 表达式教程
- 基本概念
Lambda 表达式是 Java 8 引入的一种简洁的匿名函数表示方式,用于简化代码,尤其是在处理函数式接口时。函数式接口是指只包含一个抽象方法的接口。 - 语法结构
Lambda 表达式的基本语法为:(参数列表) -> { 方法体 }
。例如:
// 定义一个函数式接口
@FunctionalInterface
interface MathOperation {
int operate(int a, int b);
}
// 使用Lambda表达式实现函数式接口
MathOperation addition = (a, b) -> a + b;
int result = addition.operate(3, 5); // result为8
- 常用场景
- 集合遍历:在 Java 8 中,集合框架提供了
forEach
方法,支持使用 Lambda 表达式进行遍历。例如:
- 集合遍历:在 Java 8 中,集合框架提供了
import java.util.Arrays;
import java.util.List;
public class LambdaExampl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List<Integer> numbers = Arrays.asList(1, 2, 3, 4, 5);
numbers.forEach((number) -> System.out.println(number));
}
}
- 排序:可以使用 Lambda 表达式定义排序规则。例如:
import java.util.Arrays;
import java.util.Comparator;
import java.util.List;
public class LambdaExampl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List<String> names = Arrays.asList("Alice", "Bob", "Charlie");
names.sort((a, b) -> a.compareTo(b));
System.out.println(names);
}
}
五、前后端分离博客系统的部分内容教程
- 后端开发
- 用户模块:实现用户注册、登录功能。使用 Spring Security 进行用户认证与授权,对用户密码进行加密存储。例如,使用 BCryptPasswordEncoder 对密码进行加密: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security.crypto.bcrypt.BCryptPasswordEncoder;
public class UserService {
private BCryptPasswordEncoder passwordEncoder = new BCryptPasswordEncoder();
public void registerUser(User user) {
String encryptedPassword = passwordEncoder.encode(user.getPassword());
user.setPassword(encryptedPassword);
// 保存用户到数据库
}
}
- 文章模块:提供文章的增删改查接口。在 Controller 层处理 HTTP 请求,调用 Service 层进行业务逻辑处理,如验证文章内容、检查用户权限等,Repository 层与数据库交互。例如: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beans.factory.annotation.Autowired;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web.bind.annotation.*;
@RestController
@RequestMapping("/api/articles")
public class ArticleController {
@Autowired
private ArticleService articleService;
@PostMapping
public Article createArticle(@RequestBody Article article) {
return articleService.createArticle(article);
}
}
- 前端开发
可以使用 Vue.js、React.js 等前端框架。以 Vue.js 为例,首先创建项目并安装相关依赖。- 创建组件:如创建
ArticleList.vue
组件用于展示文章列表,ArticleCreate.vue
组件用于创建文章。在ArticleList.vue
组件中,使用axios
库发送 HTTP 请求获取文章列表数据:
- 创建组件:如创建
<template>
<div>
<ul>
<li v - for="article in articles" :key="article.id">{{ article.title }}</li>
</ul>
</div>
</template>
<script>
import axios from 'axios';
export default {
data() {
return {
articles: []
};
},
mounted() {
axios.get('/api/articles')
.then(response => {
this.articles = response.data;
});
}
};
</script>
- 路由配置:使用 Vue Router 进行路由管理,将不同的组件映射到不同的 URL 路径,实现单页应用的页面切换。
通过对 Spring Boot 应用开发课程的学习,我不仅掌握了完整的项目开发流程,还熟练运用了 Postman、JUnit 等工具,深入理解了 Lambda 表达式以及前后端分离开发模式,为今后开发更复杂的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写一篇有关学习SpringBoot应用开发课程相关的技术心得 1.如何配置开发环境(JDK、Maven、IDEA等); 2.如何快速搭建SpringBoot项目; 3.如何在SpringBoot中整合持久层框架(Mabatis、Mabatis-Plus、JPA等); 4.如何进行数据缓存管理。 5.如何写一个具有RESTFul风格的后端接口。 6.如何进行权限控制和安全控制。 7.消息服务和任务管理。 8.完整的项目开发流程等。 9.postman测试接口的使用教程。 10.junit单元测试的简单教程。 11.函数式编程的lambda表达式教程。 12.前后端分离博客系统的部分内容教程。 13.统一请求响应的代码以及实现过程和结果。 14.使用jwt的带token的登录方式。
Spring Boot 应用开发课程技术心得
在学习 Spring Boot 应用开发课程的过程中,我深入探索了从环境搭建到项目完整开发的各个环节,掌握了一系列关键技术和工具的使用。以下是对课程中重点内容的详细心得总结。
1. 开发环境配置
JDK 配置
- 首先从 Oracle 官网或 OpenJDK 官网下载适合操作系统的 JDK 安装包。
- 安装过程中,记住安装路径。例如在 Windows 系统下,默认路径可能为
C:\Program Files\Java\jdk11.0.12
。 - 配置系统环境变量:在系统变量中新建
JAVA_HOME
变量,值为 JDK 的安装路径。然后在Path
变量中添加%JAVA_HOME%\bin
和%JAVA_HOME%\jre\bin
,以便系统能够找到 Java 相关的可执行文件。
Maven 配置
- 从 Maven 官网下载二进制压缩包,解压到指定目录,如
D:\apache - maven - 3.8.6
。 - 配置
MAVEN_HOME
系统环境变量,值为 Maven 的解压目录。在Path
变量中添加%MAVEN_HOME%\bin
。 - 为了加快依赖下载速度,可以修改 Maven 的
settings.xml
文件,在<mirrors>
标签内添加国内镜像源,例如阿里云镜像:
<mirror>
<id>alimaven</id>
<name>aliyun maven</name>
<url>http://maven.aliyun.com/nexus/content/groups/public/</url>
<mirrorOf>central</mirrorOf>
</mirror>
IDEA 配置
- 安装 IDEA,打开软件后,进入
File
->Project Structure
。 - 在
Project Structure
中,选择Project
,设置Project SDK
为已安装的 JDK。 - 对于 Maven,在
Settings
->Build, Execution, Deployment
->Build Tools
->Maven
中,设置Maven home directory
为 Maven 的安装目录,User settings file
和Local repository
根据实际情况配置,通常User settings file
指向 Maven 安装目录下的conf/settings.xml
,Local repository
为本地仓库路径,若不配置,Maven 会使用默认路径。
2. 快速搭建 Spring Boot 项目
- 使用 Spring Initializr:访问
https://start.spring.io/
,在网页上选择项目的构建工具(如 Maven)、Spring Boot 版本、项目元数据(如 Group、Artifact)以及需要的依赖(如 Spring Web、Spring Data JPA 等)。生成项目后,下载压缩包并解压到本地。 - 在 IDEA 中创建:打开 IDEA,选择
Create New Project
,在左侧选择Spring Initializr
,按照向导提示填写项目信息,选择依赖,完成项目创建。创建完成后,项目结构清晰,包含src/main/java
(存放 Java 代码)、src/main/resources
(存放配置文件)等目录。
3. 在 Spring Boot 中整合持久层框架
MyBatis 整合
- 添加依赖:在
pom.xml
文件中添加 MyBatis 和数据库驱动依赖,例如:
<dependency>
<groupId>org.mybatis.spring.boot</groupId>
<artifactId>mybatis - spring - boot - starter</artifactId>
<version>2.2.0</version>
</dependency>
<dependency>
<groupId>mysql</groupId>
<artifactId>mysql - connector - java</artifactId>
<scope>runtime</scope>
</dependency>
- 配置数据源:在
application.properties
文件中配置数据库连接信息,如:
spring.datasource.url=jdbc:mysql://localhost:3306/your - database - name
spring.datasource.username=root
spring.datasource.password=password
spring.datasource.driver - class - name=com.mysql.cj.jdbc.Driver
- 创建 Mapper 接口和 XML 映射文件:在
src/main/java
目录下创建 Mapper 接口,定义数据库操作方法。在src/main/resources
目录下创建对应的 XML 映射文件,编写 SQL 语句。例如,UserMapper.java
接口和UserMapper.xml
映射文件。 - 扫描 Mapper:在 Spring Boot 主类上添加
@MapperScan
注解,指定 Mapper 接口所在的包路径,如@MapperScan("com.example.demo.mapper")
。
MyBatis - Plus 整合
- 添加依赖:在
pom.xml
中添加 MyBatis - Plus 和数据库驱动依赖:
<dependency>
<groupId>com.baomidou</groupId>
<artifactId>mybatis - plus - boot - starter</artifactId>
<version>3.5.2</version>
</dependency>
<dependency>
<groupId>mysql</groupId>
<artifactId>mysql - connector - java</artifactId>
<scope>runtime</scope>
</dependency>
- 配置数据源和 MyBatis - Plus:同 MyBatis 整合时配置数据源,同时可以在
application.properties
中配置 MyBatis - Plus 的一些属性,如mybatis - plus.mapper - locations=classpath:/mapper/*.xml
。 - 使用 BaseMapper:MyBatis - Plus 提供了
BaseMapper
接口,自定义 Mapper 接口继承BaseMapper
后,无需编写 XML 映射文件即可使用通用的 CRUD 方法。例如,UserMapper.java
继承BaseMapper<User>
后,可直接使用insert
、selectById
等方法。
JPA 整合
- 添加依赖:在
pom.xml
中添加 Spring Data JPA 和数据库驱动依赖:
<dependency>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boot</groupId>
<artifactId>spring - boot - starter - data - jpa</artifactId>
</dependency>
<dependency>
<groupId>mysql</groupId>
<artifactId>mysql - connector - java</artifactId>
<scope>runtime</scope>
</dependency>
- 配置数据源和 JPA:在
application.properties
中配置数据库连接信息和 JPA 相关属性,如:
spring.datasource.url=jdbc:mysql://localhost:3306/your - database - name
spring.datasource.username=root
spring.datasource.password=password
spring.datasource.driver - class - name=com.mysql.cj.jdbc.Driver
spring.jpa.database - platform=mysql
spring.jpa.hibernate.ddl - auto=update
- 创建实体类和 Repository 接口:使用
@Entity
注解标注实体类,使用@Repository
或继承JpaRepository
接口来创建数据访问层。例如,User.java
实体类和UserRepository.java
接口,UserRepository
继承JpaRepository<User, Long>
后可直接使用基本的 CRUD 方法。
4. 数据缓存管理
- 使用 Spring Cache:在
pom.xml
中添加 Spring Cache 依赖,如spring - boot - starter - cache
。 - 配置缓存管理器:在
application.properties
中配置缓存类型,例如使用 Caffeine 缓存:
spring.cache.type=caffeine
- 使用缓存注解:在 Service 层方法上使用
@Cacheable
、@CacheEvict
、@CachePut
等注解。@Cacheable
用于从缓存中获取数据,如果不存在则执行方法并将结果存入缓存;@CacheEvict
用于清除缓存;@CachePut
用于更新缓存。例如:
@Service
public class UserService {
@Cacheable(value = "users", key = "#id")
public User findUserById(Long id) {
// 从数据库查询用户
}
}
5. 写一个具有 RESTful 风格的后端接口
- 使用 Spring Web:在
pom.xml
中添加spring - boot - starter - web
依赖。 - 创建 Controller 类:使用
@RestController
注解标注类,使用@RequestMapping
、@GetMapping
、@PostMapping
、@PutMapping
、@DeleteMapping
等注解来定义不同 HTTP 请求方法对应的接口。例如:
@RestController
@RequestMapping("/api/users")
public class UserController {
@Autowired
private UserService userService;
@GetMapping("/{id}")
public User getUserById(@PathVariable Long id) {
return userService.findUserById(id);
}
@PostMapping
public User createUser(@RequestBody User user) {
return userService.createUser(user);
}
}
- 遵循 RESTful 规范:资源使用名词表示,如
/users
表示用户资源;使用不同的 HTTP 方法表示对资源的不同操作,GET 用于获取资源,POST 用于创建资源,PUT 用于更新资源,DELETE 用于删除资源。
6. 权限控制和安全控制
- 使用 Spring Security:在
pom.xml
中添加spring - boot - starter - security
依赖。 - 配置 Security:创建一个配置类继承
WebSecurityConfigurerAdapter
,重写configure
方法来配置认证和授权规则。例如:
@Configuration
@EnableWebSecurity
public class SecurityConfig extends WebSecurityConfigurerAdapter {
@Autowired
private UserDetailsService userDetailsService;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configure(HttpSecurity http) throws Exception {
http.authorizeRequests()
.antMatchers("/api/public/**").permitAll()
.anyRequest().authenticated()
.and()
.formLogin()
.and()
.httpBasic();
}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configure(AuthenticationManagerBuilder auth) throws Exception {
auth.userDetailsService(userDetailsService)
.passwordEncoder(new BCryptPasswordEncoder());
}
}
- 自定义用户认证:实现
UserDetailsService
接口,从数据库中加载用户信息进行认证。例如:
@Service
public class CustomUserDetailsService implements UserDetailsService {
@Autowired
private UserRepository userRepository;
@Override
public UserDetails loadUserByUsername(String username) throws UsernameNotFoundException {
User user = userRepository.findByUsername(username);
if (user == null) {
throw new UsernameNotFoundException("User not found");
}
List<GrantedAuthority> authorities = AuthorityUtils.createAuthorityList("ROLE_USER");
return new org.springframework.security.core.userdetails.User(user.getUsername(), user.getPassword(), authorities);
}
}
7. 消息服务和任务管理
消息服务(使用 RabbitMQ 为例)
- 添加依赖:在
pom.xml
中添加spring - boot - starter - amqp
依赖。 - 配置 RabbitMQ:在
application.properties
中配置 RabbitMQ 的连接信息,如:
spring.rabbitmq.host=localhost
spring.rabbitmq.port=5672
spring.rabbitmq.username=guest
spring.rabbitmq.password=guest
- 发送和接收消息:创建消息发送者,使用
AmqpTemplate
发送消息。创建消息接收者,使用@RabbitListener
注解监听队列。例如:
@Component
public class MessageSender {
@Autowired
private AmqpTemplate amqpTemplate;
public void sendMessage(String message) {
amqpTemplate.convertAndSend("your - queue - name", message);
}
}
@Component
public class MessageReceiver {
@RabbitListener(queues = "your - queue - name")
public void receiveMessage(String message) {
System.out.println("Received message: " + message);
}
}
任务管理(使用 Spring Task)
- 启用任务调度:在 Spring Boot 主类上添加
@EnableScheduling
注解。 - 创建定时任务方法:在 Service 类中创建方法,使用
@Scheduled
注解指定任务执行的时间间隔。例如:
@Service
public class TaskService {
@Scheduled(fixedRate = 5000) // 每5秒执行一次
public void scheduledTask() {
System.out.println("Scheduled task is running...");
}
}
8. 完整的项目开发流程
- 需求分析:与客户或相关方沟通,明确项目的功能需求、性能需求、数据需求等。例如开发博客系统,需要确定用户注册登录、文章发布、评论管理等功能。
- 设计阶段:
- 架构设计:确定使用 Spring Boot 框架,设计各层架构,如表现层、业务层、数据访问层。规划各层之间的接口和交互方式,考虑系统的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 数据库设计:根据业务需求设计数据库表结构,确定表之间的关系,如博客系统中用户表、文章表、评论表的设计。
- 编码实现:按照设计进行编码,实现各层功能。在 Controller 层处理 HTTP 请求,调用 Service 层业务逻辑,Service 层调用 Repository 层进行数据持久化。
- 测试阶段:
- 单元测试:使用 JUnit 对各个组件进行单元测试,确保每个方法功能正确。
- 集成测试:测试不同组件之间的集成,如 Controller 与 Service、Service 与 Repository 之间的交互。
- 系统测试:对整个系统进行功能、性能、安全等方面的测试。
- 部署上线:将项目打包为 Jar 包,部署到服务器上,如 Linux 服务器。配置服务器环境,启动项目,确保项目能够对外提供服务。
9. Postman 测试接口的使用教程
- 安装 Postman:从 Postman 官网下载并安装适合操作系统的版本。
- 创建请求:
- 选择请求方法:根据接口定义,选择 GET、POST、PUT、DELETE 等 HTTP 请求方法。
- 填写请求 URL:输入接口的完整 URL,如
http://localhost:8080/api/users/1
。
- 设置请求参数:
- GET 请求:参数在 URL 中以查询字符串形式传递,如
http://localhost:8080/api/users?page=1&size=10
。 - POST 请求:若接收 JSON 数据,在 Body 选项卡中选择
raw
,设置格式为JSON (application/json)
,输入 JSON 数据,如:
- GET 请求:参数在 URL 中以查询字符串形式传递,如
{
"username": "testuser",
"password": "testpassword"
}
- 发送请求并查看响应:点击 Send 按钮发送请求,Postman 显示响应状态码、响应头和响应体。响应体若为 JSON 数据,会自动格式化显示,方便查看。
10. JUnit 单元测试的简单教程
- 添加依赖:在
pom.xml
中添加spring - boot - starter - test
依赖。 - 创建测试类:在
src/test/java
目录下创建与被测试类对应的测试类,命名规则通常为被测试类名 + Test
。例如,测试UserService
类,创建UserServiceTest
类。 - 编写测试方法:使用
@Test
注解标记测试方法。例如:
import org.junit.jupiter.api.Test;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beans.factory.annotation.Autowired;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boot.test.context.SpringBootTest;
@SpringBootTest
public class UserServiceTest {
@Autowired
private UserService userService;
@Test
public void testFindUserById() {
Long userId = 1L;
User user = userService.findUserById(userId);
org.junit.jupiter.api.Assertions.assertNotNull(user);
}
}
- 使用断言:使用
Assertions
类中的方法对测试结果进行断言,验证是否符合预期,如assertNotNull
、assertEquals
等。
11. 函数式编程的 lambda 表达式教程
- 基本概念:Lambda 表达式是 Java 8 引入的匿名函数,用于简化代码,特别是处理函数式接口(只包含一个抽象方法的接口)。
- 语法结构:
(参数列表) -> { 方法体 }
。例如:
// 定义函数式接口
@FunctionalInterface
interface MathOperation {
int operate(int a, int b);
}
// 使用Lambda表达式实现函数式接口
MathOperation addition = (a, b) -> a + b;
int result = addition.operate(3, 5); // result为8
- 常用场景:
- 集合遍历:在 Java 8 集合框架中,可使用
forEach
方法结合 Lambda 表达式遍历集合。例如:
- 集合遍历:在 Java 8 集合框架中,可使用
import java.util.Arrays;
import java.util.List;
public class LambdaExampl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List<Integer> numbers = Arrays.asList(1, 2, 3, 4, 5);
numbers.forEach((number) -> System.out.println(number));
}
}
- 排序:使用 Lambda 表达式定义排序规则。例如:
import java.util.Arrays;
import java.util.Comparator;
import java.util.List;
public class LambdaExampl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List<String> names = Arrays.asList("Alice", "Bob", "Charlie");
names.sort((a, b) -> a.compareTo(b));
System.out.println(names);
}
}
通过对 Spring Boot 应用开发课程的学习,我不仅掌握了完整的项目开发流程,还熟练运用了 Postman、JUnit 等工具,深入理解了 Lambda 表达式以及前后端分离开发模式,为今后开发更复杂的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