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共 7 小题 共 35 分 得 35 分
1. (5分)应变片的灵敏度是指(B)
A. 横向应变与纵向应变之比
B. 电阻的相对变化与长度的相对变化之比
C. 横向应变与纵向应力之比
D. 电阻的相对变化与体积的相对变化之比
2. (5分)下面哪种电桥有非线性误差(C)
A. 全臂电桥
B. 单臂电桥
C. 都有非线性误差
D. 双臂电桥
3. (5分)应变片采用金属丝多次环绕做成栅状的原因是(D)
A. 增加应变片的总电阻
B. 增加应变片的稳定性
C. 增加产生的总电压
D. 增加形变的有效长度
4. (5分)本实验中22千欧电位器调零是指(D)
A. 调节测量精度
B. 调节灵敏度
C. 调节电桥稳定
D. 调节零点误差
5. (5分)双臂和全臂电桥的灵敏度分别是单臂电桥灵敏度的(B)
A. 2倍、2倍
B. 2倍、4倍
C. 4倍、4倍
D. 4倍、2倍
6. (5分)本实验中电桥接近平衡时,接入差动放大器两个输入端的实际电位接近(A)
A. 0V
B. 4V
C. 8V
D. -4V
7. (5分)差动放大器调零是为了(D)
A. 调节电桥的零点误差
B. 调节电桥的灵敏度
C. 减小输出电压V0
D. 消除电压干扰信号
**二、多选题 共 6 小题 共 36 分 得 36 分 **
1. (6分)本实验的实验目的是(ABCD)
A. 了解差动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B. 了解应变效应
C. 设计电子秤系统
D. 学习单臂电桥、半桥、全桥的工作原理
2. (6分)本实验中双孔悬臂梁的“孔”的作用是(BD)
A. 使砝码盘更稳固
B. 使应变片更容易发生形变
C. 防止应变片过度形变
D. 使四个应变片形变量相等
3. (6分)关于全臂电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D)
A. 电阻一增一减的两个应变片接在相邻的臂上
B. 电阻同时增加(或减小)的两个应变片应接在相邻的臂上
C. 电阻一增一减的两个应变片接在相对的臂上
D. 电阻同时增加(或减小)的两个应变片应接在相对的臂上
4. (6分)下列哪种情况可导致万用表测量的电压符号改变(BD)
A. 22千欧电位器两端恒压源的极性改变
B. 电桥两端恒压源的极性改变
C. 应变片R4的两个插线孔反接
D. 电桥两臂中点接入差动放大器的输入端的位置改变
5. (6分)关于本实验的电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D)
A. 接成全臂电桥时,R1,R2,R3,R4均为应变片
B. 接成单臂电桥时R1,R2,R3为固定电阻,R4为应变片
C. 电阻和应变片的位置顺序可有多种组合
D. 接成双臂电桥时R1和R2为固定电阻,R3,R4为应变片
6. (6分)提高电桥灵敏度和线性度可以采用的办法有(ABCD)
A. 采用四臂电桥
B. 四个臂的总阻值尽量小(R1+R2+R3+R4尽量小)
C. 增大电桥电压
D. 四个臂尽量均匀(R1,R2,R3,R4阻值接近)
三、判断题 共 7 小题 共 29 分 得 29 分
1. (4分)电桥的灵敏度仅由应变片的灵敏度决定( )
答案:×
2. (4分)常见材料的泊松比的值在0-0.5之间( )
答案:√
3. (4分)调节差动放大器的灵敏度可改变电桥的灵敏度( )
答案:√
4. (4分)放砝码后,应变片R1和R3的电阻增加,R2和R4电阻减小( )
答案:√
5. (4分)本实验中所有应变片和电阻的阻值均接近相等( )
答案:√
6. (5分)应变片需要按顺序接入电桥,应变片的两根线没有顺序( )
答案:√
7. (4分)本实验使用的应变片电阻的规格是350欧( )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