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计算机408统考真题计算机网络原理部分解析

33. TCP/IP 参考模型的网络层提供的是 ()

A. 无连接不可靠的数据报服务

B. 无连接可靠的数据报服务

C. 有连接不可靠的虚电路服务

D. 有连接可靠的虚电路服务

答案:A

解析:

TCP/IP参考模型的网络层向上提供无连接不可靠的数据报服务。注意,OSI参考模型在网络层支持无连接和面向连接的通信。但在传输层仅有面向连接的通信,而TCP/IP在网际层仅有一种无连接的通信模式,但传输层支持无连接和面向连接这两种模式。


34. 若某通信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为2400bps,采用四相位调制,则该链路的波特率是()

A. 600 波特         B. 1200 波特         C. 4800 波特         D. 9600 波特

答案:B

解析:

波特率=数据传输速率/一个码元携带的比特数=\frac{2400bps}{log_{2}4}=1200波特。


35. 数据链路层采用选择重传协议(SR)传输数据,发送方已发送了0~3号数据帧,现已收到1号帧的确认,而0、2号帧依次超时,则此时需要重传的帧数是()

A. 1         B. 2         C. 3         D. 4

答案:B

解析:

选择重传协议(SR)仅重传出错的帧,接收方不再使用累积确认,而要对每个正确接收的数据帧逐一进行确认。0、2号帧依次超时,需要重传的帧为0、2,帧数为2。


36. 下列选项中,对正确接收到的数据帧进行确认的MAC协议是()

 A. CSMA         B. CDMA         C. CSMA/CD         D. CSMA/CA

答案:D

解析:

因为无线信道的通信质量远不如有线信道,所以802.11标准使用链路层确认/重传(ARQ)方案,也就是需要对正确收到的数据帧进行确认。


37. 某网络拓扑如下图所示,路由器R1只有到达子网192.168.1.0/24的路由。为使R1可以将IP分组正确地路由到图中所有的子网,则在R1中需要增加的一条路由(目的网络,子网掩码,下一跳)是()

A. 192.168.2.0, 255.255.255.128, 192.168.1.1

B. 192.168.2.0, 255.255.255.0, 192.168.1.1

C. 192.168.2.0, 255.255.255.128, 192.168.1.2

D. 192.168.2.0, 255.255.255.0, 192.168.1.2

答案:D

解析:

可以将192.168.2.0/25和192.168.2.128/25路由聚合为192.168.2.0/24,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下一跳为R2上方的接口192.168.1.2。故选D


38. 在子网 192.168.4.0/30中能接收目的地址为192.168.4.3的IP分组的最大主机数是()

A. 0         B. 1         C. 2         D. 4

答案:C

解析:

子网192.168.4.0/30中主机号只有两位,那么主机数只有2^{2}-2=2,减2是由于需要减去子网的网络地址和广播地址。目的地址为192.168.4.3的IP分组对应于子网的广播地址(主机号全为1),故两个主机都能接收到该IP分组,所以选C


39. 主机甲向主机乙发送一个(SYN = 1, seq = 11220)的TCP段,期望与主机乙建立TCP连接,若主机乙接受该连接请求,则主机乙向主机甲发送的正确的TCP段可能是()

 A. (SYN=0, ACK=0, seq=11221, ack=11221)

B. (SYN=1, ACK=1, seq=11220, ack=11220)

C. (SYN=1, ACK=1, seq=11221, ack=11221)

D. (SYN=0, ACK=0, seq=11220, ack=11220)

答案:C

解析:

考察TCP的连接过程,TCP的连接过程如下图所示:

由图可知,SYN=ACK=1,ack=11221,序号seq为任意,故选C


40. 主机甲与主机乙之间已建立一个TCP连接,主机甲向主机乙发送了3个连续的TCP段,分别包含300B、400B和500B的有效载荷,第3个段的序号为900。若主机乙仅正确接收到第1段和第3段,则主机乙发送给主机甲的确认序号是()

 A. 300         B. 500         C. 1200         D. 1400

答案:B

解析:接下来,乙想要接收到第二段,所以它会发送的确认序号为第二段的初始序号,如图,第二段的初始序号应该为500,故选B。


47. (9分)某主机的MAC地址为00-15-C5-C1-5E-28, IP 地址为10.2.128.100(私有地 址)。题47-a 图是网络拓扑,题47-b图是该主机进行Web请求的1个以太网数据帧前80B的十六 进制及ASCII码内容。

请参考图中的数据回答以下问题。

(1)Web服务器的IP地址是什么?该主机的默认网关的MAC地址是什么?

(2)该主机在构造题47-b图的数据帧时,使用什么协议确定目的MAC地址?封装该协议请 求报文的以太网帧的目的MAC地址是什么?

(3)假设 HTTP/1.1 协议以持续的非流水线方式工作,一次请求响应时间为RTT,rfc.html 页面引用了5个JPEG小图像,则从发出题47-b图中的Web请求开始到浏览器收到全部内容为止, 需要多少个RTT?

(4)该帧所封装的IP分组经过路由器R转发时,需修改IP分组头中的哪些字段?

答案:

(1)

Web服务器的IP地址是64.170.98.32。

默认网关的MAC地址为00-21-27-21-51-ee。

(2)

ARP协议。

FF-FF-FF-FF-FF-FF

(3)6RTT

(4)源IP地址0a-02-80-64改为65-0c-7b-0f; 生存时间(TTL)减1; 校验和字段重新计算。


解析:

(1)可以先将源IP地址转换为16进制0a-02-80-64再去47-b图中找,源ip地址紧接着的就是目的ip地址40-aa-62-20,再转换为64.170.98.80。

由于以太网帧发送给另一个网络,故此以太网帧的目的MAC地址即默认网关的MAC地址,再图47-b中找到源MAC地址,然后其前面计算目的MAC地址00-21-27-21-51-ee

(2)用ip地址找MAC地址用到的是地址解析协议ARP,由于不知道目标的MAC地址,所以ARP协议请求报文的以太网帧的目的MAC地址为FF-FF-FF-FF-FF-FF,即广播帧。

(3)如图所示,注意题目中要求的是从此Web请求开始,结合47-b图中有GET方法,说明是从发送第一个http请求开始,因此TCP建立连接的RTT不计入。总共6RTT。

(4)

私有地址和Internet上的主机通信时,须由NAT路由器进行网络地址转换,把IP数据报的源IP 地址(本题为私有地址10.2.128.100)转换为NAT路由器的一个全球IP地址(本题为 101.12.123.1 5)。因此,源IP地址字段0a-02-80-64变为65-0c-7b-0f 。IP数据报 每经过一个路由器, 生存时间TTL值就减1, 并重新计算首部校验和。若IP分组的长度超过输出链路的MTU, 则总长度字段 、标志字段、片偏移字段也要发生变化。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