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计算机408统考真题计算机网络原理部分解析

3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网络体系结构所描述的内容是()

A.网络的层次         B.每层使用的协议          C.协议的内部实现细节        D.每层必须完成的功能

答案:C

解析:网络体系结构并没有说明协议具体该如何实现,只是抽象地说明了每层所需要完成的功能和使用怎样的协议去实现功能。至于内部实现细节,由具体设备厂商决定。


34.在图所示的采用“存储转发”方式的分组交换网 络中,所有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为100Mbps,分组大小为 1000B,其中分组头大小为20B。若主机H1向主机 H2 发送 一个大小为980000B的文件,则在不考虑分组拆装时间和传 播延迟的情况下,从H1发送开始到H2接收完为止,需要的时间至少是()

 A. 80ms         B. 80.08ms         C. 80.16ms         D. 80.24ms

答案:C

解析:每个分组的数据部分大小为1000B-20B=980B,分组数量=980000B/980B=1000,如果不考虑处理时延和传播时延的话,那么所需时间为传输时延=(N+P-1)*L/R,其中N为网段数,P为分组数,L为分组大小,R为数据传输速率。

所以所需时间=(1000+3-1)*1000*8b/1000Mbps=80.16ms


35.某自治系统内采用RIP协议,若该自治系统内的路由器R1收到其邻居路由器R2的距 离矢量,距离矢量中包含信息<net1,16>,则能得出的结论是 ()

A. R2可以经过R1到达net1,跳数为17

B.R2可以到达net1,跳数为16

C.R1可以经过R2到达net1,跳数为17

D.R1不能经过R2 到达 netl

答案:D

解析:根据RIP协议,当距离向量的值为16时表示不可达。因此Rl不能经过R2到达netl, R2也不可能到达netl。


36.若路由器R因为拥塞丢弃IP分组,则此时R可向发出该IP分组的源主机发送的ICMP 报文类型是()

A.路由重定向         B.目的不可达         C. 源点抑制         D.超时

答案:C

解析:

选项中的报文类型作用如下:

  • 路由重定向:让主机发给另外的路由器。

  • 目的不可达:路由器或主机不能交付数据报时,发送终点不可达报文。(比如分组长度超过MTU,但是不能分组)。

  • 源点抑制:路由器或主机由于拥塞而丢弃数据报时,就向源点发送源点抑制报文, 使源点知道应当把数据报的发送速率放慢。

  • 超时:TTL减为0。


37. 某网络的IP地址空间为192.168.5.0/24,采用定长子网划分,子网掩码为255.255.255.248, 则该网络中的最大子网个数、每个子网内的最大可分配地址个数分别是()

 A. 32,8         B. 32,6         C. 8,32         D. 8,30

答案:B

解析:

分析子网掩码可知,前29位为1,最后3位为0,那么子网号=29-24=5,共有2^{5}=32个子网,最大可分配地址个数为2^{3}-2=6,减2是因为需要去掉主机号为全0(代表子网网络地址),和主机号全1(代表该子网的广播地址)。


38.下列网络设备中,能够抑制广播风暴的是()

I. 中继器         II. 集线器         III. 网桥         IV.路由器

A.仅I和II         B. 仅III         C.仅III和IV         D. 仅IV

答案:D

解析:

中继器和集线器工作在物理层,既不隔离冲突域也不隔离广播域。为了解决冲突域的问题, 人们利用网桥和交换机来分隔互联网的各个网段中的通信量,建立多个分离的冲突域,但当网 桥和交换机接收到一个未知转发信息的数据帧时,为了保证该帧能被目的结点正确接收,将该 帧从所有的端口广播出去,可以看出网桥和交换机的冲突域等于端口个数,广播域为1。路由 器工作在网络层,既隔离冲突域,也隔离广播域。


39.主机甲和主机乙之间已建立了一个TCP连接,TCP最大段长度为1000B。若主机甲的当 前拥塞窗口为4000B,在主机甲向主机乙连续发送两个最大段后,成功收到主机乙发送的第一个 段的确认段,确认段中通告的接收窗口大小为2000B,则此时主机甲还可以向主机乙发送的最 大字节数是()

A. 1000         B. 2000         C. 3000         D. 4000

答案:A

解析:

刚开始为指明接收窗口,发送窗口等于拥塞窗口=4,并发送了2个最大段。如下图(单位为最大段MSS=1000B),假设发送了1、2两个最大段(已发送报文段标记为蓝色)。

接收到第一个段的确认帧后,发送窗口向前移动一段,并且接收到第一个确认段后,发送窗口=min{拥塞窗口,接收窗口}=2000B=2MSS。于是发送窗口为如下红色部分。

而段2已经发送,接下来可发送为段3,则接下来可发送的最大字节数=1000


40.如果本地域名服务器无缓存,当采用递归方法解析另一网络某主机域名时,用户主机、 本地域名服务器发送的域名请求消息数分别为 ()

A.一条、一条         B.一条、多条         C.多条、一条         D.多条、多条

答案:A

解析:迭代查询过程如图所示,用户主机和本地域名服务器都只需要请求一次即可。


47.(9分)某局域网采用CSMA/CD协议实现介质访问控制,数据传输速率为10Mbps,主 机甲和主机乙之间的距离为2km,信号传播速度为200000km/s。请回答下列问题,要求说明理由 或写出计算过程。 

1)若主机甲和主机乙发送数据时发生冲突,则从开始发送数据时刻起,到两台主机均检测 到冲突时刻止,最短需经过多长时间?最长需经过多长时间(假设主机甲和主机乙发送数据过程 中,其他主机不发送数据)? 

2)若网络不存在任何冲突与差错,主机甲总是以标准的最长以太网数据帧(1518B)向主机 乙发送数据,主机乙每成功收到一个数据帧后立即向主机甲发送一个64B的确认帧,主机甲收到 确认帧后方可发送下一个数据帧。此时主机甲的有效数据传输速率是多少(不考虑以太网的前导 码)?

答案:

1)最短:0.01ms

最长:0.02ms

2)9.33Mbps

解析:

1)当甲、乙发送的数据在中间相遇时两台检测到冲突(注意题目要求是两台都检测到冲突)的时间最短=端到端的传播时延=2km/200000km/s=0.01ms

当甲、乙发送的数据在无限接近甲(或乙)时,两者检测到冲突的时间最长=2*端到端的传播时延=2*0.01ms=0.02ms

2)

甲数据帧的发送时延=1518B/10Mbps

乙确认帧的发送时延=64B/10Mbps

发送周期T=甲数据帧的发送时延+2*端到端的传播时延+乙确认帧的发送时延

甲的有效数据传输速率=1500B/T(标准的最长以太网数据帧数据载荷部分为1500B)=9.33Mbps。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