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常用的传输介质
导向型(有线,信号朝固定方向):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
非导向型:无线传播
1.1双绞线
有屏蔽层-STP
没有屏蔽层-UTP
绞合 = 麻花状、屏蔽层 = 在麻花外面套一层“金属丝袜”
提高绞合度、增加屏蔽层可以使:抗电磁干扰能力强、信道噪声功率低、信道极限速率高
1.2同轴电缆
内导体越粗,电阻最低,传输过程中信号衰减越少,传输距离越长
组成:
1.3光纤
光纤的抗干扰是最好的
中继器:可以对信号的整形和放大。
1.3.1多模光纤、单模光纤
特点:纤芯更粗,可同时传输多条光线,信号传输损耗更高。适合较近距离传输
特点:纤芯更细,直径小于一个波长,只能传输一条光线,信号传输损耗低。适合远距离传输 (不易失真)
单模光纤(通常为黄色外皮),家用光纤一般是单模
多模光纤(橙色、绿色外皮)
1.4以太网对有线传输介质的命名规则
速度 + Base + 介质信息
Baseband,基带传输, 即传输数字信号(采用 曼彻斯特编码)
例子:
Base后面跟着数据,表示同轴电栏
F表示光纤的材质
T表示双绞线
1.5无线传输介质
本质上都是用电磁波。电磁波的公式:C=λF ,C为光速,λ为波长,F为频率
• 电磁波频率、波长呈反比关系
• 频率越高,数据传输能力越强
• 波长越短, “信号指向性”越强,信号越趋于直线传播
• 波长越长, “绕射性”越好,也就是信号“穿墙”能力越强
结论:长波更适合长距离、非直线通信。
短波更适合短距离、高速通信,若用于长距离通信需建立中继站;短波信号指向性强,要求信号接收器“对准”信号源
1.6物理层接口的特性
要区分电气特性和功能特征:
该题指明了电气特征。
规定各线上的电压范围,以及电缆长度的限制,属于电气特征。
如果指明某条线的某一电平表示何种意义:数据线上的电压+11V表示二进制1,就属于功能特性。
知识点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