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产品化, 国内IT人之痛

本文探讨了国内软件行业与印度的差距,强调了软件产品化的重要性。通过对比印度软件人才的标准化,指出国内仍普遍依赖个别高手的开发模式。文章提出了软件产品化的五个关键原则:正确的产品定位、明确产品亮点、采用可定制扩展的技术架构、追求简单易用和应用二八原则。作者呼吁国内IT人努力实现软件产品化,以提高行业竞争力。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记得在网上看过一则印度软件的有趣故事,意思是先从印度6个不同城市的软件公司中选出6位软件开发人员,出一道千行程序的题目,让6位开发人员分别开发,最终拿出来的6个程序竟然完全一样;另一个测试是,将一个千行程序分成六段,让每位开发人员只开发其中指定的一段,结果6段程序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完整的程序,不用做任何改动!简单太强了,阿蒙佩服得五体投地,心想如果我的开发人员也是如此,那将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

 

无论如何,这个故事至少说明印度的软件人才相当地统一化、标准化与规范化,难怪别人会成为世界软件工厂,而看看我们国内,大部分软件公司的产品/项目开发还是主要依赖于开发牛人或软件高手,始终较难摆脱作坊式的开发模式,我想,如果我们也来搞类似的测试,结果一定是乱七八糟五花八门的,印度的长处正好是我们的短处。

 

之所以引出这么个故事,一是无奈地自我讽刺一下,二是勉励自已乃至国内IT人当自强,努力奋斗,早日实现软件产品化,真正做到赶印超美,呵呵,总觉得好怪,为什么我们一直在追赶?当年中国经济要赶英超美,现在中国软件要赶印超美,中国足球要赶日超韩,上帝啊,求求你,让别人来追我们赶我们一次吧!

 

本文想说的是软件产品化。众所周知,软件产品的魅力在于一次开发多次复制,这种复制是无声无息的,基本上不花什么成本,不象硬件那样总是要有材料与生产成本,IT企业的主要利润也是来自于不断地复制产品与销售,这是相当吸引人的地方,但比较悲哀,我们现在很多人还停留在项目化定制开发模式,项目开发的目标就是以最低成本、最短时间交付客户需求,而较少去在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方面进行研究和构架,完成后的项目很难产品化。做项目的成本是相当高,如果管理不当监控不好,往往会亏本,因此软件产品化是IT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能否产品化决定着企业的日子是否好过。

 

那什么是软件产品化?引用网上较好的定义:“软件产品化,即客户无需为软件添加或调整代码和语句即能完成软件的安装配置、应用初始化、系统管理、用户使用的全过程,并且软件至少能满足80%以上的用户某一组应用需求。软件产品化只是完成了产品的生产环节,后面的产品销售、市场推广和售后服务都需要逐步建立完善的体系。”

评论 102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