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间最大频率

ACM模版

区间最大频率

参考题目链接:
POJ 3368 Frequent values

/*
 *  求区间中数出现的最大频率
 *  方法一:线段树.
 *  先离散化。因为序列是升序,所以先将所有值相同的点缩成一点。这样n规模就缩小了。建立一个数据结构
 *  记录缩点的属性:在原序列中的值id,和该值有多少个num比如序列
 *  10
 *  -1 -1 1 1 1 1 3 10 10 10
 *  缩点后为:下标 1 2 3 4
 *          id -1 1 3 10
 *         num  2 4 1 3
 *  然后建树,树的属性有区间最大值(也就是频率)和区间总和。
 *  接受询问的时候。接受的是原来序列的区间[be,ed]我们先搜索一下两个区间分别在离散化区间后的下标。
 *  比如接受[2,3]时候相应下标区间就是[1,2];[3,10]的相应下标区间是[2,4];
 *  处理频率的时候,我们发现两个极端,也就是左右两个端点的频率不好处理。因为它们是不完全的频率
 *  也就是说有部分不在区间内。但是如果对于完全区间,也就是说左右端点下标值完全在所求区间内。
 *  比如上例的[2,3]不好处理。但是如果是[1,6],或是[1,10]就很好处理了,只要像RMQ一样询问区间最大值就可以了。
 *  方法二:RMQ. 
 *  我们可以转化一下问题。将左右端点分开来考虑。
 *  现在对于离散后的询问区间我们可以分成3个部分.左端点,中间完全区间,右端点。
 *  对于中间完全区间线段树或RMQ都能轻松搞定。只要特判一左右的比较一下就得最后解了。
 */
int build(int a, int b);
int query(int index, int a, int b);

const int N = 100010;

struct NODE
{
    int b, e;   //  区间[b, e]
    int l, r;   //  左右子节点下标
    int number; //  区间内的最大频率值
    int last;   //  以 data[e]结尾且与 data[e]相同的个数:data[e-last+1]...data[e]
} node[N * 2 + 1];

int len, data[N];

int main()
{
    int n;
    while (scanf("%d", &n), n)
    {
        int i, q, a, b;
        scanf("%d", &q);
        for (i = 0; i < n; i++)
        {
            scanf("%d", &data[i]);
        }
        len = 0;    //  下标
        build(0, n - 1);
        while (q--)
        {
            scanf("%d%d", &a, &b);
            printf("%d\n", query(0, a - 1, b - 1)); //  输出区间的最大频率值,而非data[]
        }
    }
    return 0;
}

int build(int a, int b) //  建立线段树
{
    int temp = len, mid = (a + b) / 2;
    node[temp].b = a, node[temp].e = b;
    len++;
    if (a == b)
    {
        node[temp].number = 1;
        node[temp].last = 1;
        return temp;
    }
    node[temp].l = build(a, mid);
    node[temp].r = build(mid + 1, b);
    int left_c = node[temp].l, right_c = node[temp].r, p, lcount = 0, rcount = 0, rec, max = 0;
    rec = data[mid];
    p = mid;
    while (p >= a && data[p] == rec)
    {
        p--, lcount++;
    }
    node[left_c].last = lcount;
    rec = data[mid + 1];
    p = mid + 1;
    while (p <= b && data[p] == rec)
    {
        p++, rcount++;
    }
    node[right_c].last = rcount;
    if (data[mid] == data[mid + 1])
    {
        max = lcount + rcount;
    }
    if (node[left_c].number > max)
    {
        max = node[left_c].number;
    }
    if (node[right_c].number > max)
    {
        max = node[right_c].number;
    }
    node[temp].number = max;
    return temp;
}

int query(int index, int a, int b)
{
    int begin = node[index].b;
    int end = node[index].e;
    int mid = (begin + end) / 2;
    if (a == begin && b == end)
    {
        return node[index].number;
    }
    if (a > mid)
    {
        return query(node[index].r, a, b);
    }
    if (b < mid + 1)
    {
        return query(node[index].l, a, b);
    }
    int temp1, temp2, max;
    if (node[index].l > 0)
    {
        temp1 = query(node[index].l, a, mid);
    }
    if (node[index].r > 0)
    {
        temp2 = query(node[index].r, mid + 1, b);
    }
    max = temp1 > temp2 ? temp1 : temp2;
    if (data[mid] != data[mid + 1])
    {
        return max;
    }
    temp1 = node[node[index].l].last > (mid - a + 1) ? (mid - a + 1) : node[node[index].l].last;
    temp2 = node[node[index].r].last > (b - mid) ? (b - mid) : node[node[index].r].last;
    if (max < temp1 + temp2)
    {
        max = temp1 + temp2;
    }
    return max;
}
<think>我们正在讨论AD9361在双发模式(Dual TX Mode)下对一个发射通道进行频率偏移的问题。用户特别询问了最大频率偏移值。 根据之前的回答,我们知道: - 在双发模式下,使用次级LO(Secondary LO)功能为TX2通道提供频率偏移。 - 频率偏移量Δf受到BBPLL(基带锁相环)带宽的限制。 具体来说,最大频率偏移值由以下公式给出: $$ \left| \Delta f \right| \leq \frac{\text{BBPLL带宽}}{3} $$ 而BBPLL的带宽通常由AD9361的配置决定。根据AD9361的数据手册和参考设计,BBPLL的典型带宽为60 MHz(在常用的参考时钟和采样率配置下)。因此,理论上最大频率偏移约为±20 MHz。 然而,这个值并不是绝对的,它取决于以下因素: 1. 参考时钟频率(REF_CLK):通常为40 MHz,但也可以是其他值(如30.72 MHz、38.4 MHz等)。 2. 当前配置的基带采样率(与BBPLL有关)。 3. 实际工作频率(主LO频率)也会影响BBPLL的稳定性。 因此,最大频率偏移的精确值需要根据当前系统配置来计算。为了确保BBPLL锁定,必须满足: $$ \left| \Delta f \right| \leq \frac{\text{BBPLL闭环带宽}}{3} $$ 注意:BBPLL闭环带宽通常由内部滤波器设置,用户不能直接配置,但可以通过选择适当的基带采样率间接影响。 实际设计中,建议将偏移量控制在±20 MHz以内,以避免BBPLL失锁。如果超过此限制,可能会导致信号质量下降(如EVM恶化)甚至完全失锁。 另外,参考AD9361的数据手册[^1],在双发模式下,两个发射通道共享同一个基带采样时钟(由BBPLL生成),因此频率偏移实际上是通过调整次级LO的相位累加器实现的,而BBPLL必须能够覆盖两个通道的复合带宽。 总结:最大频率偏移通常为±20 MHz(基于60 MHz的BBPLL带宽),但具体应用时需根据系统配置验证。 相关问题: 1. 如何计算AD9361在特定配置下的BBPLL带宽? 2. 当频率偏移超过最大值时,AD9361会表现出什么症状? 3. 如何通过寄存器配置来增加BBPLL带宽以提高最大频率偏移? 4. 在双发模式下,频率偏移对两个通道的相位一致性有何影响? 5. 如何通过实验方法(如频谱分析仪)确定当前配置下的最大频率偏移?</think>### AD9361双发模式下发射通道的最大频率偏移 在AD9361的双发模式(Dual TX Mode)下,单个发射通道(如TX2)的最大频率偏移值由**BBPLL(基带锁相环)带宽**决定。根据AD9361的硬件架构和次级LO(Secondary LO)工作机制[^1],最大频率偏移需满足以下核心约束: $$ \left| \Delta f \right| \leq \frac{\text{BBPLL带宽}}{3} $$ #### 具体限制说明: 1. **典型值范围**: - 当BBPLL带宽配置为60 MHz(默认典型值)时: $$ \Delta f_{\text{max}} = \pm 20 \text{ MHz} $$ - 最小偏移量理论上仅受频率调谐分辨率限制(约1 Hz量级)。 2. **边界条件**: - 偏移量必须满足:$ |\Delta f| \leq f_c/3 $,其中$f_c$为主LO频率 - 例如主LO=2.4 GHz时:$ |\Delta f| \leq 800 \text{ MHz} $(但实际仍受BBPLL带宽约束) 3. **关键影响因素**: | 因素 | 影响机制 | |---------------------|--------------------------------------------------------------------------| | BBPLL带宽配置 | 通过寄存器`0x010`可调整(典型值60 MHz),直接影响$\Delta f_{\text{max}}$ | | 参考时钟(REF_CLK) | 40 MHz时钟下偏移精度更高,时钟抖动会降低可用偏移范围 | | 温度稳定性 | 高温下BBPLL带宽可能收缩约10-15%,需预留余量 | | 基带采样率 | 采样率越高,BBPLL稳定区间越小 | #### 配置验证方法: 1. **频谱仪观测**: - 设置TX1频率$f_c$,TX2偏移$\Delta f$ - 当出现BBPLL失锁(频谱抖动或信号消失)时,即达到极限值 2. **寄存器监测**: ```c // 读取状态寄存器0x004 (Bit2=1表示BBPLL失锁) uint8_t status = REG_READ(0x004); if(status & 0x04) { // 超过最大偏移,需减小Δf } ``` #### 工程建议: - **安全裕度**:实际应用建议不超过$\frac{\text{BBPLL带宽}}{4}$(如60 MHz带宽时用±15 MHz) - **动态调整**:在温度变化大的场景,实时监测锁相状态并自适应调整偏移量 - **性能折衷**:增大BBPLL带宽可提高$\Delta f_{\text{max}}$,但会恶化EVM指标(典型增加2-3 dB) > 通过精确控制BBPLL带宽和温度补偿,可在复杂射频系统中实现稳定的频率偏移控制[^1]。 ---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