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http://blog.youkuaiyun.com/wang2124596/article/details/8937004
什么是动态规划:
动态规划包含了分治法的思想——将原问题分解为规模较小,但是类似于原问题的一系列子问题分而求之,并最终得到原问题的解。
而动态规划又与分治法不同:分治法通常用来求解原问题中的子问题互不相交——不同的子问题没有或极少有相同的子子问题。动态规划正好相反,将其应用于子问题重叠的情况,可以避免对于相同的子问题进行过多的不必要的工作——对每个子子问题只求解一次,并将结果保存起来,从而在碰到相同的子问题时,可以直接取得结果,而不必重新计算。
动态规划应用领域:
动态规划方法通常用来求解最优化问题。这类问题可以有很多可行解,每个解都有一个值,我们希望寻找具有最优值(最小值或最大值)的解。我们称呼这样的解为问题的一个最优解,而不是最优解,因为可能有多个解都达到最优值。
动态规划的步骤:
- 刻画一个最优解的结构特征。
- 递归地定义最优解的值。
- 计算最优解的值,通常采用自底向上的方法。
- 利用计算出的信息构造一个最优解。
——以上部分内容参考自《算法导论》
下面以钢条切割的例子来演示动态规划方法:
若钢条的长度为i,则钢条的价格为Pi,如何对给定长度的钢条进行切割能得到最大收益?
长度i 1 2 3 4 5 6 7 8 9 10
价格Pi 1 5 8 9 10 17 17 20 14 30
i = 1时,钢条不可切割,r[1] = 1
i = 2时,钢条可分割为1 + 1,其价格为2。若不分割(0 + 2),价格为5。即r[2] = 5
i = 3时,钢条可分割为0 + 3, 1 + 2。r[3] = 8
同理可得:
r[4] = 10(2 + 2)
r[5] = 13(2 + 3)
r[6] = 17(0 + 6)
r[7] = 18(1 + 6或4 + 3 => 2 + 2 + 3)
.......
我们可以发现,长度为7时,将其切割为长度4与长度3的钢条,并对两个钢条分别求最优解:长度4的最优解为r[4] = 10(2 + 2),长度3的最优解为r[3] = 8,即可得r[7] = r[4] + r[3] =>原问题的最优解等于子问题的最优解之和的最大值
因此,在计算r[i]时,所求值即为r[0] + r[i],r[1] + r[i - 1],r[2] + r[i - 2], ... ,r[i - 1] + r[1] 之间的最大值,而在动态规划中,r[0] —— r[i - 1]的值在计算r[i]之前已经保存好了,进行少量的运算便能取得最优结果。
以下为代码:
- #include <iostream>
- using namespace std;
- //保存长度为i的钢条对应的价格
- const int p[11] = {0, 1, 5, 8, 9, 10,17, 17, 20, 24, 30};
- int getOptimum(int n)
- {
- int *r = new int[n + 1];
- for(int i = 0, max; i <= n; i ++)
- {
- max = p[i];
- //取得不同分割方案的最大值
- for (int j = 1, sum; j < i; j ++)
- {
- //由于j < i && i - j < i
- //所以r[j]以及r[i - j]的值已经取得并保存
- sum = r[j] + r[i - j];
- if(sum > max)
- max = sum;
- }
- r[i] = max;//保存所得结果
- }
- return r[n];
- }
- int main(void)
- {
- int n = -1;
- while(n < 0)
- cin>>n;
- cout<<getOptimum(n)<<endl;
- return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