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本文解析了孔子关于人生不同阶段的论述,从十五志于学到七十从心所欲,阐述了成长过程中的智慧积累与心态变化。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子曰:吾十有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段话我一直以来多有误解,尤其是: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总是和修身、立业混在一起,进而把立业直接解释为开创自己的事业,呵呵,错的厉害。

其实这段是孔子报告自己一生经历的话,甚为简洁。

“吾十有五志于学”:十五岁时立志做学问。

“三十而立”:经过十五年,到了三十岁,此时经过了人生的磨练,从此而“立”。“立”的意思就是不动,做人处世的道理不变,确定了。也就是开始有自 己的人生哲学和大局观。也就是说,这十五年都在学习,到此终于开始确定了自己的人生观点,做人处世的道理,安身立命的行为准则。而不是说开创了事业,这完 全是两回事情。但是,虽然这个时候“立”了,还是会有怀疑,有摇摆的现象。

“四十而不惑”:再过了十年,到了四十岁,才不怀疑,没有摇摆的现象了,也就是碰到事情都有自己的行为准则,有自己的判断标准和处世原理,不再会有犹豫不定了,然而,这还只是对形而下的人生学问而言。

“五十而知天命”:又过了十年,方知天命。天命是哲学的宇宙来源,这是形而上的思想本体范围了。

“六十而耳顺”:再过十年,方耳顺。这里的耳顺不是生理上耳朵顺不顺,有没有问题的意思。“耳顺”的道理是说,自十五岁开始做人处世,学问修养,到 了六十岁,好话坏话尽管人家去说,自己都听的进去而毫不动心,不生气,你骂我,我也听的进去,心里平静。这个心里平静不是心如止水,死气沉沉,而是很活 泼,明辨是非。到这个境界,当是镇定自如,波澜不惊,可以举重若轻了,但是还没有达到从心而欲。

“七十而从心而欲,不逾矩”:又过了十年,方才可以到达从心而欲。至此终于可以挥洒自如。然而从心而欲,并不是可以随便乱来,看到人家东西好就去 拿,从心而欲嘛?不是这样的,后面这句话很重要,“不逾矩”,人与人之间有个范围,有社会约束,自由不能超越范围,变成无限制的欲望。所以,“从心而欲, 不逾矩”。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