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有ip地址的使用呢?我觉得这是刚学习ip的人最应该问的问题之一...
自然是因为需要了~
在说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分清楚:
/IP协议和俗称的ip地址.
IP协议在TCP/IP体系中是属于网际层的协议之一,是此层的核心协议.它在网际层提供面向无连接的IP数据包服务.网际层的下层是数据链路层.而数据链路层提供的相邻节点之间的面向连接的比特流传输服务.也就是说数据链路层只能把比特流从传输介质的一端传输到另一端.如有主机A,B,C,D,主机A与主机B,C分别相连,主机D与主机B,C分别相连,主机B,C不相连,这时A若要与D通信就有了两种选择:
1.通过主机A,2,通过主机B.
数据链路层并没有提供这样的路径选择服务.
IP协议提供了ip数据报这样的面向无连接的服务,以统一的ip数据报形式向下屏蔽了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统一了不同的局域网技术.提供了对异构网络的支持.
IP协议体现在了IP分组(packet)中,这里就不详细说了(比较赘述,作者功力不够= =,无法将复杂的分组格式用惊天地泣鬼神的神句表示~)
IP协议提供了在网络中表示主机的逻辑地址,用于IP分组的寻址.相对于传说中的物理地址是完全不一样的.
MAC地址是第二层地址,固化在网卡上,但不能提供主机的网络位置.
IP地址是第三层地址,是动态的结构化地址.其结构化表现为地址是由网络位和主机位组成的.
好了,下面说一下ip地址的分类:
A类地址:第一个8位为网络位,后三位是主机位,网络位第一个高位为0,地址范围是1.0.0.0~127.255.255.255
B类地址:前两个8位为网络位,后两位是主机位,网络位前两个高位为10,地址范围是128.0.0.0~191.255.255.255
C类地址:前三个8位为网络位,后一位是主机位,网络位前三个高位为110,地址范围是192.0.0.0~223.255.255.255
D类地址:组广播地址//同上,范围是224.0.0.0~239.255.255.255
E类地址:范围240.0.0.0~247.255.255.255
特殊地址:各主机位为0的表示网络号,主机位是255的是广播地址.
私有地址(局域网专用):
A类:10.0.0.0~10.255.255.255
B类:172.16.0.0~172.31.255.255
C类:192.168.0.0~192.168.255.255
若私有地址以逻辑标示的主机要上internet的话要采用网络地址翻译(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ng)NAT或者proxy
子网划分:即将逻辑地址的主机位由二进制高位开始借出并划入subnet(子网),但是单单这样划分,路由或者主机是无法区分此ip地址进行划分子网,无法提取网络号.所以引入了子网掩码来区分ip地址的网络号,和主机号.
子网掩码的设定:对应于ip地址,同样是32bit,对应的ip地址的网络位,子网掩码都为'1',对应ip地址的主机位,子网掩码都为'0'.这样,通过ip地址与subnet mask进行位上的'与'操作,就可以得出ip地址的网络号.从而可以告知主机或路由设备,网络号与主机号各是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