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用这个书学习计算机网络,每天三页。一共183页。
今天的三页是前言部分,总的来说就是2个故事帮助理解两个知识点,还有一个感悟。
第一个知识点:网络协议转换
我先自己试着了解了一下,通过读wiki百科我算是基本上认识清楚。
wiki地址:http://zh.wikipedia.org/wiki/%E7%BD%91%E7%BB%9C%E5%9C%B0%E5%9D%80%E8%BD%AC%E6%8D%A2
自己叙述:出现的原因就是IPv4的地址不够满足需求了,NAT技术就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诞生的。举例说来,家里的无线路由器有一个公网IP,也有一个内网的IP,我们接在这个路由器上的笔记本上的ip,只是内网ip,在和互联网交互的时候,用的就是路由器上的公网ip。那么,所有的内网笔记本都用了这个路由器的公网ip,这个路由器必须知道是哪个内网用户向外发,外面回来的信息也需要被准确的发回内网用户。
NAT有两种方式,
第一种叫基本网络地址转换 (Basic NAT),看下表就知道。一个内网分一个外网ip,不太科学。
内网IP | 外网IP |
---|---|
192.168.1.55 | 219.152.168.222 |
192.168.1.59 | 219.152.168.223 |
192.168.1.155 | 219.152.168.224 |
内网IP | 外网IP |
---|---|
192.168.1.55:5566 | 219.152.168.222:9200 |
192.168.1.59:80 | 219.152.168.222:9201 |
192.168.1.59:4465 | 219.152.168.222:9202 |
另外,由于ipv6很好的解决了ipv4地址不够用的问题,所以NAT技术也不再那么有用了。
高分笔记上的例子,确实恰当。我简要叙述:
女生(内网一用户),a宿舍(一内部网),a楼管(路由器),男生(a楼的公网ip),b楼(另一内部网),b楼管(b楼路由器)。
女生要搬东西给b楼的某人,搬到a宿舍门口后,交给a楼管,a楼管交给男生搬,男生搬到b楼,让b楼的楼管交给该交的人就对了。
男生往回搬的时候,也只需要交给a楼管就行了,反正a楼管知道要给谁。
意义不大的疑问:第一次女生给b楼人的东西的时候,写的是b楼的ip吧,那b楼楼管怎么知道给它内网中的谁呢?如果根据网络地址端口转换(NAPT)技术,貌似端口填对了就对了。
当然,如果b楼就是一个单独用户,估计就无所谓了。
对NAT的理解到此为止。
第二个知识点: 宽带中的带宽的理解。
书中例子已经讲的很透彻:带宽10M和100M的区别是100M的数据密度更大,而不是传输的速度更快。
高速路上的车,全部保持匀速行驶,10M是每隔10米有一个车,100M是每隔1米(是几米?看清楚)有一个车,这样单位时间内100M跑的更多。
我觉得从数据传播的速度来讲,也容易理解,毕竟数据传播的速度是一定的。
一个感悟:丘吉尔说的话
never give up!
never never give up!
never never never give up!
当然这是为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