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是贫困加深了他的一些性格方面的缺失。
毕竟是靠到了北京的重点大学,大家会高估他的能力,人在被高估的时候,他就不由自主地,我们平时说要端着,我不能让,人家既然这么高估,我要做出这个架式来。
我记得以前有老师做过这样的一个活动,怎么样能够适应从卓越到平庸,或者从优秀到平庸这样的一个阶段,这个对于大部分大学生可能都要做,尤其是在重点大学,更是各个学校的尖子考过来的,尖子对尖子,发现只有几个尖子,其他人都很失落。像我原来当班主任的时候有一个女生在大一下学期去找我,进门没有三句话就开始哭,她是黄冈中学的学生,原来非常优秀,但她说我发现我现在什么都不行了,我成绩不是,拼了一学期发现成绩没有考到前十名,我什么都不会,人家会弹钢琴,拉小提琴,学过舞蹈,我什么都不会,这个怎么样重新找到这样一个自己的优势点,这点其实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现在我刚才提到大学的这种判断标准很多元化,但是没有挖到根本上,比如说我们会看到一些表面上,除了成绩,他的社会能力,他的一些文艺体育方面的特长,其实将来真正立足社会,不单纯是靠这些,可能还要靠他是认真的一种工作态度,可能是要学校主动做一些,除了这些这种大面积的疏导,对于可能会有一些隐患的这些心理极度封闭,自我封闭这样一些同学,要主动去跟他沟通,让他融入到这个集体的环境当中。
其实他在这个社会上生存是挺孤独的,当他遇到困难的时候既不能求助于家人,也没有什么朋友可以去求助,老师恐怕也不去沟通,这个时候只能剩他一个人在逼自己了。
比如说像黎立很典型,说你看你比我们小三岁就上大学,将来比如我25岁的时候,你可能已经工作三年了,我们才开始工作等等等等,这样都会帮助他增加一些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