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基础概述
1、数据库的主要特征:
- 数据结构化
- 实现数据共享
- 减少数据冗余度
- 数据独立性
2、数据库组成:若干数据表以及其衍生对象
(视图、索引、函数、存储过程等)
- 记录(行)
- 字段(列)
3、数据库服务器:运行数据库管理系统,对数据库实施管理和控制的服务器
4、数据库管理系统:管理信息列表的手段。用于控制或管理数据库。
电子化处理记录相对手工处理记录有很多优点:
- 减少记录编档时间
- 减少记录检索时间
- 灵活的查找序列
- 灵活的输出格式
- 多个用户同时访问记录
5、关系数据库:一些相关的表和其他数据库对象的集合
- 一个关系数据库包含多个数据表
- 表与表之间是相互关联的
- 数据库不仅包含表,还包含其它数据库对象,如视图、存储过程、索引等。
主关键字(primary key):表中的某一列,该列的值唯一标识一行。实施主体完整性,必须唯一,不允许为NULL或重复
外关键字(foreign key):由一个或多个列组成,表中与另一个表的主关键字相对应的列组。
公共关键字(common key):两个表中具有的相同的列或列组。
6、关系数据库系统(RMDBS)特点:
- 数据完整性:如果多个表中的数据被更新,那么所有的数据都将更新。
- 数据存储和数据安全:压缩算法存储;数据库提供的安全措施。
7、Oracle产品
- Oracle服务器产品
- Oracle开发工具
- Oracle应用软件
8、关系数据库的功能:
数据库定义:把数据库从逻辑上分为三个层次(依次向下进行映像):
- 面向数据库用户的外层(用户数据库):Data Definition Language, DDL
- 由DBMS管理的概念层(概念数据库)
- 内部层(存储数据库)
数据操纵:Data Manipulation Language, DML
- 查询:检索和统计
- 更新:增加、删除与修改
- 数据库运行与控制
数据库建立与维护
- 数据字典:将所定义的数据库按一定的形式分类编目,对数据库中的有关信息进行描述。
数据通信:实现DBMS与用户程序之间的通信。